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且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
一、关注学生发展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我想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来说明这一观点。
一是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
二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脑筋想问题,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三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班、组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四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参与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每次思考和每个结论都经过独立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五是学生的生成状态:学生的智能、情感得到了某种程度或一定程度的发展,学有所得,体验成功。
总的说来,要从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是否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具体从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五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二、促进教师提高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既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也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关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关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的发展等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行为及相关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得到更新。“ 以学论教”具有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更新的实践性。以前教师更多的是“教”的意识,现在开始转到以“学”为出发点、根本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施教。这不仅仅是接受新观点和新信息,而是把新的教育思想用于实践并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一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要深入人心。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二要有民主意识。教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只有“平等交往和沟通”才能有效教学。三要有课程意识。学生的生活有多大,课程就有多大。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新的课程处理的基本观点是“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不把教材看成“圣经”。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新课程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教师将更多地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请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再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以学论教”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与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最有效?“以学论教”作为一种评价模式,将改变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只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也算得上是一堂 好课。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它将促使教师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抽象和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 ”转变,这就是教育科研能力!这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黄新初: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
修晓明:既要“永久牌”也要“飞鸽牌”
“争做人质”传递感人正能量
楼市“松绑”依然扑朔迷离
聚焦房价:调整期,亦是改革期
聚焦农业发展新模式:“耕地宝”能成一个“大元宝”?
发改委解答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该放的放下,该管的管好”
刘元春:保持定力 适应调控新常态
杨栋梁:以最坚决态度坚守红线推动安全发展
对市场作用认识的三次飞跃——政府的知行合一的高度自觉
户籍改革:一张纸将改变什么?
私募“鲶鱼”搅动公募圈
胡玖明:村干部不能成为“官老爷”
陈俊: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共有产权住房如何搅局楼市?
加强我国互联网平台管理刻不容缓
定向降准依然低于市场预期
李义平:着眼市场经济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家:让“京津冀一体化”红利惠及中小城市
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级机制:预防文化投资“热伤风”
朱进:坚持求真务实增强履职实效
户籍改革正当时
“定向降准”不是政策转向的风向标
热点聚焦:如何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
吴玉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秦凤鸣:农民盼“农技课堂”进村入户
增强信心,适应中国发展新常态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界治理”新模式
“最严进京证”治堵效果如何
权威专家解读:什么样的房地产市场才是健康的?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