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代表的阶级或派别
运动的目的
失败的原因
自身因素
(内因)
外部因素
(外因)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归纳,并将答案在大屏幕上显示)
所代表的阶级或派别
运动的目的
失败的原因
自身因素
(内因)
外部因素
(外因)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发展资本主义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①清王朝的镇压②帝国主义国家的镇压
戊戌变法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
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民族危亡
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帮助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镇压②帝国主义不支持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封建残余势力(袁世凯)的胁迫
(总结)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三次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但他们都失败了。同时,他们的失败也证明了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在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上的失败。
(引导提问)那么,三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成功,他们有没有共同的原因?那么具有什么特点的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呢?(多媒体显示)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别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求答案,最后由学生来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
从外因来看:三次运动的失败都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导致三次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都没有实现。这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后果,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的条件,这是由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要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从内因来看:三次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他们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当时都属于没落的阶级,他们都不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者(要强调),因而不能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不能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也就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才能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而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了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一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二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救国尝试,但由于他们都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因而都失败了,这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巩固练习)
略。
(布置作业 )
搜集历史事实,展现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奋斗历程。
【板书设计 】
(根据理清思路的原则,依据设计的问题用大屏幕显示。)
高考政治模拟试卷练习
高三政治试卷: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2014高三政治模拟试题练习:2016年新课标政治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模拟练习
政治基础备考30练查漏补缺测试
2014高三政治摸底试题总结
高三政治专练练习
高三第一轮复习练习题政治练习题
高三稳派政治模拟试题练习
高考政治答题卷高考压轴(文综)
高三政治月考试题整理
高三上册政治期中模拟试卷
2014高三政治模拟试题整理
高三政治复习题练习: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反思测试题
高考政治基础题练习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目标检测
高三上学期政治期中模拟试卷
高三检测政治试题练习
2014高考政治摸底试题练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试题练习
高三政治补考试题练习
高三政治试卷及答案整理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计划测试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练习
2014高三政治试题练习
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浙江2016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
高三政治复习题仿真练习(文综)
高三政治模拟试题调研考试
高三政治选择题整理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