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侯各庄 赵海涛 2004.11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经过50多年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和进步,那么,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通过对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的分析,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地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信心。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1、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当前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认清这一最基本国情,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来看,是围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讲述的是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五个重大问题。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③为什么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想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了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3、从全书的逻辑结构来看,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这一课书明确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才能为下一步学习下一课内容——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两节内容组成,工包括5个框题、两个活动课组成。(详见教材)
三、本课教学目标 要求:
1、本课必须要掌握识记1个,理解1个,活动3个,它们分别是:
(1)识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理解:在甚至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活动:①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
特点,资源分布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②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③收集典型事例,表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本课必须掌握七个概念,10个基本观点:
第一节:概念有5个: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⑤环境问题。
基本观点有5个: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③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因素。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⑤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
第二节:概念有2个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基本观点有5个: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四、本课教学提纲(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27—131)
五、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共6方面)
(一)重点方面: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主要方面?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这是在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是经过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的唯一正确的论断。
③这是主要矛盾的原因:
首先,建国之初的国情,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建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给新中国留下知识一个破烂摊子,一个遭到极大破坏的生产力。可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太差,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1956年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加强。但是从总体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再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消灭,尽管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甚至于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确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甚至于的根本任务?要注意把握好两方面: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原因: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同样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在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从这一重要人口国情出发,我们党和国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原因是,首先,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以及就业等带来了巨大压力。
③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要求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如何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要把握好如下四方面:
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狠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
④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各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开放,即对外开放,它是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此,我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难点两方面:
1、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讲授时把握好:
(1)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一面,更要认清我国”人口技术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的人口特点和严峻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2)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重要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源、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这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值得自豪的。但是更要清醒地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为1/4,草地面积为1/3等。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和“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加之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和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说明资源开采困难、成本高;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合理、科学,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严峻的环境形势。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物种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等。
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措施,指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从总体上,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给我们以警示: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为什么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讲授时把握好: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要把这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首先,必须把改革方法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我们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并不等同于三者同等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中心”。所以我们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六、教学方法运用:
1、本课讲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党制定的额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基本路线、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多,有一定理论难度——采用点拨启发式:讨论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本课与时政联系密切,内容与学生比较近,有些讲的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事情——采用联系法、比较法、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七、活动课建议:
1、活动课是新编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至少用教学时间
1/3。
2、活动课分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典型阅读资料,三是推荐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理论部分教师点拨帮助理解典型阅读资料学生自学掌握,推荐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讨论确定。
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当代价值的研究
和谐理念下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学
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的渗透
重视教学方法强化高政治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的情感教学
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的归者
高中政治生态课堂的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策论述
强化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方法
如何让政治课更具有吸引力
高中政治与信息的整合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生问题认识
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
论怎样在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强化思政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的相关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
分析思政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初中政治中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思路
对高中政治在新课改下的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途径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刻内涵
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政治教师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
政治开卷考的四注意论述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