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结束授课。
葛丰:户籍制度改革善建者行
王一鸣:深刻领会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
项俊波:让现代保险服务业在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李虹:京津冀一体化关键在协同
万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王先明:“新乡贤”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刘进军: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
李克强总理给维吾尔族女孩古丽米热回信话民族团结
姜胜洪:打好微信平台舆情监管主动仗
李立国:什么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
顾保国:如何在全党全社会做到自觉按规矩办事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创新红利远未释放
“微信十条”营造健康“微生活”
康伟: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路径
卢中原:“三个有利于”是确保中国现代化不封闭的“指路明灯”
我国改革的总体特征与现实要求:渐进中必须要有更大突破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农房纳入不动产登记意义重大
净化信息传播空间 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利
李克强就东北等地抗旱作批示:最大限度减轻损失
李金早:深化经贸合作 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
我国首次明确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政策解读:保险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王为正:以健全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
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 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读: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政策
党国英: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拓展新思路
习近平:共同为改革想招 一起为改革发力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