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基础知识结构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见课本)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显示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除按劳分配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分配方式?
(1)主要还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管理等)
2.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这一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区别:(1)效率,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积极性。
(二)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①兼顾效率与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兼顾效率与公平,-----先富帮后富;③兼顾效率与公平,------基本生活。(见课本)
名词点击:1.效率优先: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兼顾公平: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 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3.鼓励一部分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了效率优先原则;提倡先富帮后富,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坚持共同富裕,又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因此,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原则。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 )
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2、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制度中应遵循( )
A.共同富裕的原则 B.先富带动共富的原则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4、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 )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公有制经济
5、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
A.实现社会公平 B.体现平均分配 C.提高经济效率 D.防止两极分化
6、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 )
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C.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D.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7、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①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
①表明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②表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就应该克服平均主义,实现同步富裕 ④就应兼顾公平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讲到收入分配问题时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A按劳分配原则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10、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
A 按劳分配 B 按管理要素分配 C 按劳动成果分配 D 按劳动要素分配
1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决定的。 ( )
A.产品结构B.产业结构 C.所有制结构 D.消费结构
13、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
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1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买了该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 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属于 :( )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金收入 D.经营收入
15.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哥老办法种菜;弟弟则精耕细作,采用了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弟弟菜地的产量和收入都大大超过了哥哥。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兄弟俩的收差异主要是因为弟弟增加了 ( )
①劳动投入 ②资金投入 ③土地投入 ④技术投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决定》指出: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距离。
材料二:江泽民指出:坚持克服一些单位盲目增加个人收入和社会集团消费的倾向,同时关心贫困地区,低收入者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它们所反映的要求是否一致?为什么?
26、(12分)朱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可以试行年薪制。
(1)如何理解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6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CDC 610:AABDA 1115:DCACC
二、非选择题:
1.(1)①材料一说明社会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使劳动者合理拉开差距。②材料二:说明在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时,要兼顾公平,帮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反对两极分化。
(2)强调拉开收入差距和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二者目标一致,都是实现共同富裕。因为:①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从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富裕。②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关心困难群众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增强社会稳定,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总之,我们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作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3分)这就是说,一方面,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另一方面,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国家必须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加以适当调节;否则会造成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3分)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3分)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以造福于人民。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品味生活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初三政治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丰富多彩的情绪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意志坚强的表现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