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部分
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第一周
上课时间第一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文化的涵义及其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同于经济、政治,但是,它与经济、政治又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互相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相关连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列举这方面的具体实例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列举具体实例,说明政治生活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到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地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
经济时事热点:还有多少“南站”被商业过度侵占
iPhone7亮相背后,留给我们什么?
告别“政策市”,才能铲除房产谣言土壤
经济时事热点:巨额广告,四大巨头拿错了竞争的武器
文化时事热点:网络视听节目要体现“精神内涵”
时政热点:中央三令五申为何堵不住一些公款吃喝的嘴?
社会时事热点:女教师扎堆生育 “拦”不是办法
经济时事热点:靠广告战打不出国产奶触底反弹
该不该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参加考试
文化时事热点:从“语文课”引向“语文生活”
经济时事热点:高铁票定价运作更需市场化
时政热点:莫让权力沦为官员创作“推销员”
社会时事热点:一建一拆之间 1亿多元打了水漂
文化时事热点:越剧火了别忘了昆曲
别把侵犯幼儿名誉权不当回事
报考网站为何轻易“泄密”?
对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必须“零容忍”
主动远离强买强卖的“黑照相”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保险,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社会时事热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老”
社会时事热点:“五仁月饼”的尴尬是如何产生的?
政策解读:创新,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
2016年9月第2周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年增90万缺陷儿能否让婚检重生?
经济时事热点:“宝宝”收费,迟早的局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
脱贫绝非“薅羊毛”,云南永胜募捐摊派应追究
政治时事热点:中央三令五申为何堵不住一些公款吃喝的嘴?
“罚看远光灯”被叫好与“网怒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