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旅游归来,介绍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阖家团聚,高谈阔论各自的所见所闻;独居一室,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
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地处印度西北的东西商道一着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为后代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化汇合交融的枢纽。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政事论》一书中,论述了支那(指中国的秦朝)及丝织品。随着各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两国的联系比较频繁,除丝绸之路外,两国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有:滇缅道、西藏道、安南道和海南道(水路)。商路的开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印度的天文学、政治、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时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总之,中印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与两国问频繁的贸易往来分不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政治等输入中国。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1)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
(3)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广告是什么,顾名恩义,就是广而告之。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因为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失去了向导。况且,没有广告和言语的赞助商,就会没有出色的新闻,没有感人的连续剧,没有精彩的体育竞赛,生活就显得没有色彩。广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标版,成为国内商家的必争之地,就可想而知了。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伊斯兰教的传播,移民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7~11 世纪,大批阿拉们半岛居民移居到阿拉们帝国各个地区,其中,移民最多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鼍教迅速成为当地主要的宗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卜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m: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唐、宋、元、明时期,朝鲜曾派遣大批学生来中国留学。仅公元840年一年之内,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05人。很多朝鲜留学生在中国考试及第,长期居留,最着名的有崔致远等。
从明代起,中俄两国正式开始交往。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派遣的来华留学生和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旅居俄罗斯的华侨和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传入俄国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媒介。
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练习:
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传道、授业、解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不同知识,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⑥为单纯的科研活动,故不选。
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着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材料明显体现了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1.传媒及其发展
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即使同一种传媒手段,也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质的飞跃,如印刷术,我们祖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几经演进后发展到铅合金铸字。铸字和排版都离不开高温,于是,铅与火和印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末,激光照排技术不断成熟,具有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激光照排是激光与电子的结合,它逐渐在印刷行业中取代铅排,意味着印刷业从铅与火的时代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是人类20世纪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它作为大众传媒,快的速度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人们从此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电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世哥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电视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美术品可以走下圣殿,音乐会可以步人家庭。从此,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课堂探究:你能用哪些方式搜集资料?比一比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欣赏电视、上网查询、发送手机短信、阅读电子读物等方式来搜集资料。
其特点为: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耙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关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
宪法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人生难免有挫折》
梅口中学2003~2004学年
实践出真知
做学习的管理者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认识你自己
《保护自己 用智慧、用法律》
我是谁?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学习,成才的阶梯
第八课 身边的诱惑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案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设计(一)
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走近法律
坚强的意志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四课时 大家齐建设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册综合分析题提纲
选 择 诚 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坚强意志的作用 教案(二)
新课标 人教版七年级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学习苦与乐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教学设计(一)
自我新形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做情绪的主人
第六册人口问题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