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例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例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例3】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例4】(经典题)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63--64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例5】(经典题)2005年全球媒体短信收入将达到425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00%。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
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们利益的 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
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例6】(经典题)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栓桔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以量变、质变认识的五个误区
误区1:量变即事物的变化,质变即事物的发展
误区2: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着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着的、根本性的变化。因此,量变与事物性质无关
误区3:质变就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误区4: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误区5: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
高考实战演练
一、单项选择:
(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 )3、三峡工和建成后,将变水害为水利,将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等效益。这说明
A.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变害为利
B.人们改造规律后,可以利用规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人们可以认识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 )4、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6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纪念日。请完成
( )5、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折点。从哲学上讲,这个转折点就是
①量变 ②质变 ③内因 ④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西藏的和平解放,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
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
A.原因 B.趋势 C.状态 D.途径
( )7、西藏50多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国家对西藏大力扶持、全国人民对西藏无私援助的结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结果。这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奉献精神是西藏发生巨变的决定力量
C.只要团结协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8、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
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
( )9、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
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10.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构成事物的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是不可分割的
( )1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
①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③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④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 )12.近年来,受地方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内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间恶性竞争频发、产业结构规划布局趋同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区域的整合进程,直接损害了各地方主体的利益,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先搞好局部,然后再考虑整体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13.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各地围绕红色旅游开展得风风火火.泸州市在筹建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坚持按旅游规律寓教于乐、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把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这说明办事情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坚持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
C.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情就能获得成功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1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5.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二、不定项选择题
( )1.陕西省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 )2.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它创立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在一定条件下,人的认识也是运动的主体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主观应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4.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因此,党必须与时俱进,党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
( )5.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6.对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要早打招呼,不要等到小错酿成大错再去处理;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教育和挽救;对极少数腐败分子,要依纪依法坚决查处,绝不手软。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回避矛盾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D.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 )7.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最近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一看法
A.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 )8.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任务艰巨而繁重,破解这道难题必须根据新情况、新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一认识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9.中国解决贫困问题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实现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全党和全国上下必须锲而不舍地长期奋斗。这体现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三.主观题
1.200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三大经济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将成为珠三角的发展、拓展腹地,但合作效果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出来.京津冀经济圈一体化步入实质合作阶段,三大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初现端倪.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5分)
答:(1)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三大经济圈具体情况的分析。
(2)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大经济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3)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长三角内部产业一体化,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京津冀三大优势互补。
(4)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大珠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助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5)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合作效果需要长期才能显现出来,体现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变。资源有效配置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每点3分
第六册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构建一种“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
初三第一框体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做个快乐守信人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册日新又新我常新
政治教学与“学会生存”教育研究方案
第一册把握学习新节奏
了解情绪
国内重大时事(2005年7月-8月)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一册我上中学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学习效果
第六框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师问:同学们中午买什么?这些东西的共同名字叫什么?复习商品及商品生产定义。(与本课的关系并不密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教材解析(人教版)
同学间的情感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关于教案改革的几点思考
绚丽,源于不断地创新
第二课第三框题 唱响自信之歌
第一课 第七框 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第四课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
情绪需要调节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一册我是谁?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