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初一政治平等交往教案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四、教材分析:
第二节平等交往,该节的主旨在于使学生明确要融入公共生活,只要摆正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使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和谐相处。那么具体的表现就是平等待人、谦逊宽容、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此外还要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
五、学生分析:
第二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学生走进公共生活并不难,但是怎样与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比如,对他人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卑、猜疑、不遵守规则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虽然没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进行公共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学会这种交往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
七、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八、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九、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如果要想融入公共生活中去,应该怎样做呢?
生答:正确认识自己
师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一帆风顺吗?
学生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说说自己的观点。
2、多媒体展示材料(如教材P6刘少奇与时传祥)通过这个材料,让学生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平等待人。
3、进一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领悟正文内容。
A、说一说:你的一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从来都不买零食吃,也很少穿新衣服,你会怎么看待他呢?(也可以讲一讲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生活非常浪费,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如看谁的衣服买的贵,看谁的鞋是不是名牌等等的现象)
B、对班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你是否认为他天生愚笨?
通过以上的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等待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4、谦逊宽容:
多媒体展示教材P7中的参考书事件用作课堂活动的议题,通过情境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页,然后说说王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王文的问题,如:
(1) 也许那本参考书的陈晋的妈妈在旧书摊上为他买的呢?
(2) 即使是借来的书,也许陈晋有其他的苦衷呢?,王文也不能就此说陈晋虚伪啊!,更何况陈晋主动找他了;
(3) 对待朋友要宽容,即使陈晋有错,他也要原谅陈晋,给他应有的尊重,也就给了陈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他自己就没有缺点了吗?为什么要别人都按照他心目中的标准行事呢?
让学生分别设想站在王文、陈晋以及其他同学的立场,将会怎么办?说一说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怎样才能化解矛盾?
通过分析体现出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谦逊宽容的品质。引出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宽容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5、遵守规则,和谐共处:
尊重和宽容他人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既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学生活动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的假想。(播放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以及说出由于这些规则的缺乏而导致社会无序的感受,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和秩序。
多媒体展示P8黄金周后留下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等方法,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悟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意识到:遵守规则,必须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还常常会涉及尊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作为地球村的村民要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打交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勾画地球村,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接待外国客人等。书本中的小栏目的出现,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成语:入乡随俗(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例子: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也,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
请学生分析其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得出结论:只有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往来。这是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
十、学生作业:调查总结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浅谈公民与公民教育
试论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解读:国务院清理税收等优惠 明确地方不得自行制定“土政策”
用诗歌带动品德课堂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实施
学校阶层文化冲突与批判道德教育的研究探索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参与度”
如何使德育的生成和发展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王广:落实宪法根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知识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
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开拓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
感受美丽人生 创造完美生命
以公益原则谈小学课堂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关注生活 使小学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的称职教师
聚焦: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破冰是否参照公务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
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专家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财政政策可更积极
浅议小学品德第一课“珍爱生命”
抗逆力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影响初探
运用四个贴近进行农村小学品德教学
2013年2月国内外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汇总
陪伴学生踏上生命列车
注重感恩教育 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15年12月29日时事政治(国内)
理性思考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
公务员职级改革 多地欲推但未落地
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生命道德教育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