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土壤中有什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
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研究土壤。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作业本28页记录表上。
3.观察干燥的土壤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
4.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了解沙砾、沙、粉沙、黏土等颗粒的分类。
5.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
6.搅拌水中的土壤并静止一段时间。
7.土壤里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质吗?再来看老师做两个实验。
(1)加热土壤,了解腐殖质。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了解盐分。
8.观察烧杯中土壤的沉积物,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9.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四、总结引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所以著名科学家和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课本65页),请我们课外读一读。
【教学板书】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气 腐殖质 盐分 动植物残留物
沙砾(小石子)
2019年时政:7月10日国际篇-国家查字典政治网
时政热点: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总书记讲故事: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
时政热点: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时政热点: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发这篇文章意味着什么?
中国汽车,沿着一带一路跑起来
时政热点: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
时政热点: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书记: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
时政热点:以文明安全祭扫向救火英雄志哀致敬
时政热点:中国理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时政热点:为建设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时政热点:既要勇做奋斗者 也要甘当奉献者
时政热点:让机构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垃圾分类了,然后呢?详解垃圾处置和回收利用
2019年时政:4月2日国际篇-国家查字典政治网
2019年4月3日时事政治考点(国内)
时政热点:铸牢使命意识
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克强总理监誓
时政热点:干部选拔任用要辨别“两面人”
时政热点:让德才始终走在权和位前面
时政热点:用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高校建设
清明节:人间清味是何味
时政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结合”
这个有关百姓生活环境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
时政热点:机关党员干部怎样明初心守初心
雨花英烈后代南京聚首祭英魂 传承信仰力量
时政热点: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
时政热点: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时政热点:走在前、作表率,树起机关党建风向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