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做诚信的人,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做诚信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做人为什么要诚实?
坚持诚信守则,要求我们怎样做?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诚信的 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人为善、出以公心,不自欺也不欺人。
学情分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许多中学生身上都存有不讲诚信的现象和行为,而且有蔓延之势,因此全社会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加强诚信教育甚为重要。
教学重点:自觉履行诚信守则。
教学难点: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诚信智慧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
预定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小摊上买过东西吗?结合自身体验,你喜欢和什么样的摊主打交道?反感什么样的摊贩?(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基本结论:喜欢和朴实、憨厚、和气、诚信的摊主打交道;反感那些自吹自擂、弄虚作假、缺斤短两的摊贩。)
2、既然同学们都喜欢和讲诚信的人打交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应该遵守诚信守则,从自身做起。下面我们学习第一框: 诚信守则
二、学习新课
1、布置任务:同学们阅读课文小童卖瓜 ,思考下列问题:王婆卖瓜给人什么感受?老板模样的人为什么买了小童两个西瓜?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集思广议: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弄虚作假
老板卖瓜欣赏小童诚实的做法
个人启示对人要诚实
提出问题:做人为什么要诚实?(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结论:对人诚实,就能赢得信任。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只有诚实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老师小结:诚信是金,对人虚虚实实,不能交到真正朋友。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2、指导学习:同学们看黑板,出示问题:坚持诚信守则,要求我们怎样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0页,归纳总结:坚持诚信守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二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大多数人一边;三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四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站在国家法律一边。)
3、反馈巩固:
小童卖瓜坚持了什么?
某记者拒绝为厂家做虚假宣传坚持了那条原则?
小松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是站在什么利益一边?
铁柱检举表哥吸毒是不是六亲不认,不可理喻?
教师小结:虽然诚信的要求是明确的,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切实遵循诚信守则,有时真的面对两难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智慧,学会具体问题妥善处理。导入新课,下面同学们看第二框:诚信的智慧
4运用情境:A、同学们阅读教材121页,讨论:小健和小奎是好朋友,现在他遇到了难题,班主任向他了解小奎的情况,他是该如实向老师反映情况呢还是尊重朋友隐身帮小奎隐瞒?真是难死人!假设你现在就是小健,你 准备怎样做呢?请简要说明理由。(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展开讨论,老师穿插巡视,不时加以点拨。密切观察学生动向,发现走神玩耍者及时用眼神制止或暗示。)
B、观察图片医生与重症患者的对话,体验一下,呵呵,只是假设,假如那位患者是你,你愿意医生对你隐瞒病情吗?为什么?这和我们所提倡的诚信是否相违背?(仍然采取讨论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些谎言也是无害的。)
C、学生讨论发言结束后,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还能举出类似的善意的谎言?我们该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设问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特定情境下,有时需要隐瞒一些事情的真相,只要不损坏他人利益,就都是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理,甚至应该给予嘉许。)
5、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知你们对诚信做人还有如何运用诚信智慧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但我相信,耍小聪明欺诈他人,只能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希望同学们记住一句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不会有亏吃!
教学反思: 如何把诚信观念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这对我们每一位课任教师都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思品教师,我们不仅要言传更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切实做学生的表率。
查字典政治网初二政治教案
影响社会哲学的改造
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优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论科幻是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现象学运动的发展
浅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知识分子政治和暴力
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走出哲学的贫困
未来世界
一种社会学解读2
政治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感受
美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借鉴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宗教的本质
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
刑法学案例教学的反思和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暗示教育法
书院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
学校教育呼唤人文教育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
初一政治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
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
创新教育与中学政治
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人才观的变革
宗教的体验性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