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政治下册14课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政治下册14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国家性质(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是怎样依法管理国家的?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形式是通过人民选举出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再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人民的含义: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和联系? 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P6
人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种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联系是: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押犯人(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就都是中国公民。不过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能享有公民权利,但不能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5、公民权利的含义:P5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6、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P7
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机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7、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P7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P7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9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意义P7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10、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1、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
(1)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2、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法律负责。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
(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自学履行法宝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的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宝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给我什么的启示是什么? P15
答:最后一段: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P16(6个方面)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这些规定,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4、法定义务P14、道德义务P17的含义: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公民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P17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6、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P17
(1)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2)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7、如何忠实履行义务:P18-21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法律鼓励我们做什么,要知道)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要求我们做什么,要知道)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法律禁止我们做什么,要知道)
8、我国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P19 答第一段整段
9、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7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的的重要性P24
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在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特点:(物质人格性和精神性人格)P25
人格权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
特点: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3、为什么说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P25(中间一整段,包括人身自由的含义和作用及具体内容)
4、为什么要维护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P26答第一段整段
5、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予以特殊保护?P26答最下面一整段
6、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
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7、公民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P27答一整段
8、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P28
(1)珍爱生命,积极锻炼身体;
(2)患病及时医治,恢复健康;
(3)受到非法侵害,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9、为什么说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什么说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转让或抛弃?)答:P29第一段整段
10、辨析题:大义灭亲是为民除害,不用负法律责任。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 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 一个人的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些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3) 所以说大义灭亲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1、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P30-31
(1)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故发生了争执,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伤害事件的发生。
(3)关爱生灵,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5、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行为是否侵犯生命健康权,并能写出有关的法律依据,懂得采用什么方式来维权。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表现。P34-35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地位),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2、污辱人格要承担法律责任P35
价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依据见相关链接)
3、什么是名誉及公民享有良好名誉的意义?P35-36
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意义: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4、面对不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诽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品行优良者就一定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答P36最下面一整段
6、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P38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7、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P38-39
侵犯他人名誉表现为污辱、诽谤两种行为:公然漫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海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9、肖像的含义及作用P40
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其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用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各种方式再现某个人的音容笑貌。
作用: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的面孔,以此区别于他人。肖像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所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10、肖像权的涵义及内容:P41
肖像权是指对自己肖像的专有权和支配权。其主要内容包括: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不过,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11、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P41
①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例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
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12、姓名的含义及其作用P43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作用:姓名与某个特定人的联系非常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会损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13、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4、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及后果有哪些P44
(1)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2)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侵犯姓名权的后果: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如何维护姓名权?P44
被侵权者可找侵权者论理,要求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查字典政治网初中频道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品味生活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初三政治说课稿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案2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十五课第一框
情绪——奇妙的“窗口”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走进中学》说课稿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丰富多彩的情绪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