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教学重点:为什么需要宽容?
教学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板书)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板书)
教师讲述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提问:
(1)、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2)、什么是宽容?并结合故事说一说宽容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宽容是指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别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化解矛盾,宽容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宽容可以赢得更多友谊。我们生活在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活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材料见101页)
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有着性格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
(1)小娱和小乐的性格有何不同?
(2)小娱和小乐能够成为朋友的原因?
(3)小娱和小乐的友谊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其实,人世间也找不出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宽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板书)
活动:小培的故事
目的: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宽容的人一定能获得真诚的友谊。
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
○2分析小培的行为有何不妥?
○3分析小亮的行为值得称赞之处。
○4讨论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宽容也是一种境界,一个真诚的宽容他人的人,他的境界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不懂得宽容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麻烦。让我们来看看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可以上学生表演书中的故事,完成书中的提问,教师小结,略。)
出示故事:是宽容还是纵容?
小强吃饭很挑食,当菜不合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碗一推,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宽容吗?这样做有什么害处?
通过辩论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课堂小结:集体朗诵P102页的诗,结束本课。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导入新课: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实际上蕴藏着并不简单的道理:换位思考。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板书)
活动:外号
目的: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求:阅读材料,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说说起外号的现象。讨论
○1自己不喜欢的事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2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平等待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阅读P105页相关连接中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发展。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忽视别人的存在,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二、理解之上 善待他人(板书)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管鲍之交故事:
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希望拥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情境体验:懂得体谅!
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
教师小结: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是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怀,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8页的填空。
课堂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请同学们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多一点友善。多一份爱心。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树立平等意识 学会尊重。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尊重的外延。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也提出了民主、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其实,在我们当今社会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经该彼此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题 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人生而平等(板书)
活动:周总理的故事
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彼此尊重。
要求:阅读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分组讨论:
1、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什么?
2、如何克服盲目的优越感与自卑感?
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树立平等意识?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尽管每个人的境遇和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人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提问:我们能否以貌取人?你与人交往看重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很正确。我们的相貌是父母给的,我们不能选择,但是我们的言行是可以选择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由我们自己做主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些优势而自傲,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些劣势而自卑,一个人美不美、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在于相貌,而在于他的行为。
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我们绝不能忽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就是其中之一。
活动:平等对待残疾人
目的:认识弱势群体,平等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
要求:阅读材料,分析讨论:
1、你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2、社会上哪些人的平等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3、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弱势群体?
4、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二、尊重从我做起(板书)
如何学会尊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尊重他人(板书)
活动:一支铅笔的故事
目的: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富有尊严的个体,受到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企业家对小商贩表示尊重的内在原因。讨论对待不同类型的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尊重。
教师小结: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的,受到别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
第二、尊重社会(板书)
教师出示一些在公共场所不文明的行为,提问:这些人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学生回答,略。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尊重社会就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守法律。遵守规则时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第三、尊重自然(板书)
提问:
1、如果你每天进教室,教室里纸屑遍地,桌凳横倒竖歪,你是什么心情?
2、如果你处在优美、安静的环境中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3、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教师小结:人类是离不开自然的,我们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能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对人的尊重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人格、隐私、选择;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了解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正确的做法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查字典政治网初中频道
《善于认识自己》备课参考
第二课第三节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学习效果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第六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上中学了
第二课 第二框 历史的选择
第九课 第二框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正确面对挫折
第九课第一框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努力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和睦团结》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提问的反思
第九课 第一框题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情绪、奇妙的窗口
第三册未成年人被侵权及犯罪的思考
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途径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教学设计
第六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册大家齐建设
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一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开启心灵之窗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教材解析(人教版)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设计(二)
文化环境
中考政治试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