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教学过程
材料投影:(《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译:读书人宁可死,也不能接受侮辱,形容宁死不屈的节操。)
不食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教师:看完上述材料,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1: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
学生2: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教师:这段材料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板书: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教师:尊严,通常与人格的尊重相联,以相互间的尊重为前提。尊严,是人的一种情感需要,不容冒犯。拥有尊严的人,是做人有原则的人,是有骨气的人。他不因饥饿而食嗟来之食,不因位卑而委身于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屈服。维护尊严的人,都是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板书: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人格尊严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我们先学习名誉权。
导读:P35有关信用审查制的小字资料。
教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用自己的话谈谈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板书: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学生:名誉就是名声,材料里是大家对市民信用信誉的评估,名誉越好,贷款越容易等。
教师:信誉是一方面,还有什么?
学生:还可以是品德、才干、声望等社会评价。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再看看书,给人的名誉下个定义好吗?
学生: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教师:很好。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也对他人进行评价,每个人一生中都处在这种评价中,而且,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如诚实、正直、善良、聪明等等,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板书: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活动:播放录音(节选200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散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教师: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学生齐声:袁隆平
师:谈到他,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之自豪。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社会给予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良好的名誉。这使他赢得了中国人甚至全球人的尊重。
板书: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袁隆平同志为什么被大家甚至世界所尊重,你能讲讲你所知道的他的事迹吗?
学生答略。
教师:袁隆平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袁隆平具有很好的人品。
教师:是啊,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品行和表现。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这就取决于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品行和表现。同学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啊!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讨论:
(1)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1:大江很伤心,人格尊严被侵犯,而且较委屈。
学生2:周围同学可能议论指责大江,友谊受损。
学生3:和睦团结的班风受到影响,大家彼此缺乏信任等。
(2)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
学生1:大伟和小辉的看法不对,小敏说得对,小明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违法。
学生2:小明应公开道歉,他肯定违法了。
学生3:大江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小明若知错改正,可以宽容;若不知错,大江应该依法维权。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人格尊严分为自尊和他尊两个层面,人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侵害名誉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板书:3.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作斗争
侵害名誉的行为会给个人、集体带来危害。
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名誉权被侵犯的事例吗?
学生1:上次同桌的钢笔不见了,他硬说是我弄丢的,后来又说是我偷的。还好最后找着了。
学生2:电视上播过,村长竞选过程中,有个候选人到处造谣惑众,说对手的坏话,被抓了。
教师:侮辱,诽谤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轻则违反道德舆论的谴责,重则触犯法律,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39超市事件后思考:
1.保安的所作所为错在哪里?
2.若你是法官,会如何判决?
学生答略。
教师:按照法律规定,唯有司法机关为执行公务,依照法定程序(县级公安机关签发的搜查证等)方可对公民身体和住宅进行搜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名誉,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名誉的事。
欣赏: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墨子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归于毁灭。
──华盛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情绪——奇妙的“窗口”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丰富多彩的情绪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高二政治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四课 第二框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2)
初三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意志坚强的表现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勇于开拓进取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