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即初中一年级)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
第五课第二框题 挫折面前也从容
思想政治课
第四课 学习,成才的阶梯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发展真挚的友谊 教学设计
第五课第三框题 自我新形象
第六册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第一册身边的诱惑
第六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我 们 需 要 坚 强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中生活新体验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磨砺意志
第一册学习,成才的阶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第八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二)
浅探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
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案
自信最美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初二教案(15)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复习指导1
责任重于泰山
第八课第一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二册十五棵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控告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反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