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和 善与父母相沟通 的主题探究活动。
1.单元地位
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自我修养,而孝敬父母是构筑自我修养的延伸,所以本单元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同时它也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所以,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2.主要内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包括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和难报三春晖。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主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能身体力行,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善与父母沟通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会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巧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状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应对策略进行编排。
3.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
第一课对应的课标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第二课对应的课标依据: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4.教学方法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老师的点拨指导和课后践行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5.课时安排
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8课时(其中主题探究2课时)。
课时 课序 课题
第一课时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第二课时 第二框 我爱我家
第三课时 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
第四课时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 成长也会有烦恼
第五课时 第一框 逆反心理有危害
第六课时 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
第七课时 主题探究
善与父母沟通 不当家不知父母累
第八课时 孝亲手抄报、小制作评比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
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政治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学生的需要:
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
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课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教学过程】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教学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
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教学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行为: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中的困惑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
2017年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1)
2016年11月第4周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法官抱娃工作”意外走红背后的真问题
2017年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3)
“买卖空气”荒唐行为背后的沉重现实
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016年12月1日国内时事新闻
按八项规定办成为一种习惯
2016年12月5日时事政治(国内)
时政热点:让《我不是潘金莲》唤醒官场生态
两本日记背后是怎样的圈子
时政热点: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七年级政治《友情伴我同行》教学计划示例
2016年12月1日国际时事新闻
“机器换人”,“狼”真的来了吗
民生工程不能按政绩工程的套路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卖空气”的警示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2016年11月30日国内时事新闻
风清气正是最好的“阳光雨露”
给城管发“委屈奖”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时政热点:省级财政透明的压力来自哪里
警惕“网络谣言”变成生意
精准扶贫需要“种子精神”
强农惠农资金“跑冒滴漏”真是无解?
以上率下,真正向“严”看齐
2016年12月第一周时政汇总(11/28-12/4)
2017年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2)
“涌太宝”理财跑路,不能让顾客自己追
2017中考政治第一轮模拟试题备考(有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