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体会,对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适用探究性学习作了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反之,如果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其他各方面做得再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样是调动不起来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问题的提出者不仅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这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活动思考主动性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要寓思想品德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课时,我通过制作了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地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探究热情。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通过视频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说明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两个侧面。最后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要增加“忧患意识”,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要树立爱国责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勇于发问,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顾明远曾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换句话说:不善于发现问题就不善于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发问,对于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要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发问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传授——授课过程,创新地以问题为纽带,实现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勇于发问,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问难,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科学发展振兴中华》中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学习我国人口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勇于发问,经过热烈地讨论和分析,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1)我国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国家,那么人和自然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2)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如何?目前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然后我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然后,我“乘胜追击”继续引导学生发问,学生又陆续提出了:怎样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与人口素质有无关系?如何协调?学生通过探讨争议,勇于对自己的质疑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探究,化解疑问,顺利达到了掌握本课的知识的目的。
因此,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妙设计的问题,容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唤醒、激发学生思维,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成为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沃土,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得到更好的人文教育,同时课堂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三、实现开放式教学,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忽视学生思维拓展,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越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能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笔者综析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实现开放式教学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来进行。
例如在讲《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时,我组织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公园、博物馆、商场、商业街、社区、福利机构等参观和参加实践活动,了解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参观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大量感性的材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发现问题,对“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有了总体的了解,也会启发学生在“共建美好和谐社会”过程中自己该怎样去做,激发了他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学习要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正是顺应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准对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改变枯燥教学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勇于质疑、乐于探究,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
[2]伍长松:《浅谈思想品德中的探究性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