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教育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时政热点: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
时政热点:突围“盘丝洞”需“快刀斩乱麻”
时政热点:别拿社会风气作为贪腐的借口
时政热点:开启法治反腐新时代
时政热点:政府网站普查 让阳光政务成常态
时政热点:“全部阅看”更要件件落实
时政热点:“变色”水果是畸形政绩观作祟
时政热点:立法法的修改是一个里程碑
时政热点:“上通下阻”实乃作风建设“断档”
时政热点:“双创”有什么深意
时政热点:何时不再张口就来“可能是X干的”
时政热点:“网络问政”适应了公众对民主政治的期待
时政热点:源头防腐重在打造“制度之笼”
时政热点:作风建设就要“小题大做”
时政热点:每一个洋葱都有许多层,群众工作要走心
时政热点:法治新常态需要为权力设限
时政热点:把话说好 把事办好 把自己管好
时政热点:政务微信变僵尸,便民服务很难堪
时政热点:对官赌现象应强化监督
时政热点:剑指“三不”是“从严治部”的关键一步
时政热点:政绩思维左右了政府APP
时政热点:用“望闻问切”把脉干部
时政热点:唯有严肃整风,方能干好党的事业
时政热点:厘清行政权力与责任的法治边界
时政热点:公开罚没让权力更透明
2015全国两会时政热点:职务职级全国并轨,如何把好事办实
2015全国两会时政热点:简政放权,为何有“温差”?
时政热点:“四个全面”,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指引
时政热点:防止领导干预司法关键在问责
时政热点:“零食通报”并非小题大做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