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抚松县第三中学联合开展了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改实验研究,致力于思想政治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着重探索了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途径。
1.“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的形成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学习认知过程,又是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其本质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为先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解决“无知”和“有知”、“认知”和“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对矛盾;这三对矛盾的依次解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呈现“明理”、“笃信”、“力行”等三个阶段性变化(即知、信、行等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把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从而实现知、情、信、意、行等品德要素的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全面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三项教学任务的要求。这个规律描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知、信、行等要素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的基本过程,因而称之为“知信行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规律”。它揭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内在的顺序结构,说明了教学过程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实验的方向和道路。
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其教学的主要矛盾,东北师范大学洪俊、吉林抚松三中宿俊等老师构想并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简称“知信行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入心——明理——解惑——力行”。
所谓“入心”,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积极参与教学,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这是针对中学生普遍不愿学政治课的情况,为扭转课堂上的消极心理定势而设计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通常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方式,主要运用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演示情境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所谓“明理”,指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明白道理,形成观点。这个环节主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认知问题。“明理”是思想政治课的突出特点之一,它是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这个教学环节通常采用“自学指导”教学方式,运用自学阅读、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解惑”,指教师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辨析、解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情感障碍,使他们形成坚定的信息。“解惑”既是情感教育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理”过程。通过“解惑”,情理实现交融,认识和情感都得到升华。“解惑”是知信行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这种模式同其他模式的主要区别。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以问题情境法和讨论辨析法为核心的“探究发现”教学方式。
所谓“力行”,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和行为规范,并逐步养成习惯。“力行”是学生“知行统一”和“言行一致”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行为教育过程,又是意志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类是主观世界的改造问题,即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解决。另一类是客观世界的改造问题,即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通过能力训练方式解决。“力行”环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指导法、活动指导法、社会实践法、品德修养法、作业法、练习法,等等。由于行为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而“力行”环节始于课堂,终于课后。在课堂上,“力行”环节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基本方式。要使行为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还必须经过课后的训练和锻炼,特别是学校其他德育活动和措施的密切配合。
《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设计(一)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第九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二课 第五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左右派
第一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三课 第六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册人贵有自尊自信
价值观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新学校、新同学》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六单元 自强不息 6.3 自立自强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感悟青春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 开展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情趣与志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第三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十五课第一框
第一课 第一框 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