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人们在科技、文化、教育、生活等各方面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新鲜事物,面对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崭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国家、社会和高等学校始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政治工程。大数据的到来,不仅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出台了关于大数据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文件。在2016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1]。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亟待改变
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依靠理论课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程对学生讲授。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共享,但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依然普遍存在[2]。大数据技术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应该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并且应将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讲授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时进行革新,这样有助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好、讲活。
(三)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新变化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授课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单一的说教形式,大学的思想政治内容抽象而复杂,在高校具体授课过程中往往存在过程化、片面化、程度不深的弊端,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较缺乏,大数据具有网络化、信息量大、精细化程度高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网络化的信息使得大学生热衷于互联网信息的搜集,而网络空间鱼龙混杂,诸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扭曲思想的出现,更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难度。同时给高校思政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思政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大数据专业技能,只有将其融入到理论教学工作中,才能保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云计算、O2O、5G等新技术相继进入到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社会各个领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是受到较大影响。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新对策,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益增长与提高的现实需要。
(一)构建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四维育人工作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育人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只有形成合力,构建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的四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将学生初始数据信息作为数据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思想动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设置筛选条件,通过信息记录、存储、分析、剔除等方式进行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积极鼓励和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的推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社会层面,作为人们生活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态大环境,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相关研究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将现实与网络上各类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中,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塑造指明方向。高校层面,应改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传统观念,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采用微信、钉钉、QQ、抖音等新兴媒体资源,做到主动发声,弘扬主旋律,拓宽渠道开展与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精准交流,使高校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实现。个人层面,大学生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融入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捕捉实时动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奋斗奉献精神培养,用思想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塑造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思政教育理论课与创新实践活动充分融合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体地位,更要将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创新活动纳入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是具有理想信念积极向上、专业知识储备完整、头脑思维活跃发散、人格情感多元健全的社会青年群体。高校为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每年应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政策宣讲、支农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而将大数据运用到思政理论课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可以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基于大数据信息,筛选出学生迫切希望满足、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主题活动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既做到有的放矢,又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指导融入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全过程。大学生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就会将实践感悟所得的理论成果反作用于学生内心固化的思政知识,只有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充分结合,做到互相促进,事半功倍,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和水平。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到要把握的三大原则,第一个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改变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弱势地位,需要师生间的努力[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但也存在一些非真实性及不法信息,这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大学生本人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并且具有驳斥不实言论的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优良的人格品质,无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善于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一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对教育工作开展成效做到预测、评估、研判,及时改进与发展,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和育人实效。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还是开展社会实践文化育人活动,如何将大数据理念与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成效等多方面做出相应转变,有待国家、社会、高校各方面的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孟颖,梁爽.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2]潘强,唐晓伟,邵光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0,(16).
[3]黄蓉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三因要求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
[4]张晶,刘珥婷,李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与改革措施[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4
意志品质教案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2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28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4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10月月考调研检测题1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7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2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26
伟大的基本路线检测题
生活的必需教案2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3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0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5
生存的空间教案1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4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1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6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29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1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单元测试试题
生活态度教案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1
神圣的宪法教案
伸出你的手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保护智力成果检测题
中国的道路同步测试题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35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