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ժҪ】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进行武术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研究武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成效,探讨武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武术德育功能,发扬武术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武术精神;新时代
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宝贵财富。武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人,而高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武术精神的重任。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而武术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十九大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诚信、友善与武德不谋而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继承创新,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深入挖掘武术武德部分,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充分发挥武术德育功能、发扬武术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积极作用。
1.武术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1武术精神
武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精神是在中华文化沁润下习武者与习武者、习武者与非习武者在长期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性格和心理的总和。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武德是道德教育的范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修养和道德情操,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
1.3武术精神的历史嬗变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武术精神受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影响。在古代更多体现为尚武精神,争勇、好胜,武术更多被用于战斗、战争。春秋战国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提出的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而后岳飞抗金、戚家军抗倭,武术精神更多体现为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这时的武术主要用做除暴安良、守卫领土之用。当代的武术精神、习武精神更讲究礼和德,注重德行修养,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武术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转变。随着中国的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内涵也在不断改变。伟大的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而今正在向强起来的路上迈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来看是积极正向、多样活泼的。大部分大学生拥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自信。但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精日分子等,无疑不是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
2.武术精神培育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直接联系着社会与学校,大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出现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一些不良风气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武德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武术精神的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武术精神的重点体现是武德。把武德教育贯穿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促进武术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
2.1通过武术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武术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是爱国。自国家出现以来,武术的重要作用就是护国,保护国土,保卫人民不受侵犯。不仅如此,武术教育中寓含深刻的民族精神,激发了习武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放眼历史长河,如戚继光、岳飞,无数的武术大师在国家和民族兴亡关键时刻,奋勇拼搏、抵御外敌,用自己高尚的武德精神和精湛的武技维护了民族荣誉。如今,爱国的具体表现形式虽和过去有所不同,但武德精神仍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勇拼搏。
2.2通过武术精神的培育,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习武者根植于心的信仰。在习武过程中,理想信念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促进习武者勇攀高峰,成为一代高手。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就是要有崇高的武德精神。武术文化作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武术精神中的爱国、律己等都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2.3通过武术精神的培育,加强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情操才能将武术发扬到极致。纵观武术界,武术大家多是品德高尚、德艺双馨之人。中国的武僧在世界闻名,除了他们的武术功力外,更因为他们的品德高尚,受人景仰。武术人大都讲礼、习礼、守礼。这说明习练武术,对于道德品行的培养也是相当有益的。将武德精神中优秀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武德精神来加强大学生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4通过武术精神的培育,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武术作为我国的精粹,不仅是一门专业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底蕴。习练武术,能够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实现身体素质的发展。而武术精神则帮助大学生增强独立性、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中国已进入谋复兴谋幸福的关键时期,也伴随着种种困难与挫折,作为国家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习武者的优良品质,贯彻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促进其道德素质、意志品质等协调发展,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去。
3.武术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因太极更北大,无体育不清华。近些年来我国高等学府对于武术更加重视,甚至部分高校习武已经成为传统。这对学校整体的校风、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积极而富有朝气。武术精神、武术项目的传承发展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校园精神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3.1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把武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武术课堂
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功能。武术课作为高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形式多样,如长拳、太极拳、散打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和良好的体育精神及思想品德的形成。武术课中,讲武礼、传武技、析武理,对大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把武术课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武术技艺传授的同时进行武德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升。武术课堂教学,在身体动作的练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影响。
3.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武术精神渗透于高校武术俱乐部、武术协会
武术俱乐部、武术协会大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具有组织迅速、影响力大的特点。以武术社团或武术协会组织为主开展一些武术课外活动,例如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武术文化知识;组织有关武德方面的辩论赛,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对武德的了解会更为深刻。这些武术类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3言传身教,武术教师教学中进行武术精神的传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品德品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身先垂范、言传身教,通过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武术讲究尊师、敬师,讲究传承;师为表率,通过武术教师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武术的传播。教师在武术教学中通过仪表教态、语言行为等影响和教育大学生,从而激起大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和对教师的敬重和信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促进其学业的进步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3.4利用武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营造学校尚武崇德氛围
武术文化节、或有武术表演的体育文化节受众多,形式生动活泼,通过精彩的武术表演,武术人的精气神丰富了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此形成学校的一股爱武术、爱运动的风气,增强大学生的精气神、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培养浩然正气。
3.5利用两微一端网络自媒体等载体进行武德教育
网络自媒体的传播具有覆盖广、传递迅速、影响力大等特点,在校园进行武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产物进行快速、广泛传播。弘扬武德精神的材料可以制作成教育资料,通过两微一端向师生传播,定期更换内容和形式,促进校园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当前部分武术赛事、武术交流大会采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吸引了场外观众,形成更大影响。
4.小结
本文探讨了武术精神培育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弘扬、培育武术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武术的德育功能,发扬武术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武术教育教学之中,助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一课时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六单元自强不息 6.1 直面挫折
第二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朋友友谊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
新学校、新同学
第一课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第四课时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二)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第三册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变废为宝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
珍爱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认识自己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观”统整
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一册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
追求高雅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四课时 立志培养爱国情操(二)
人类社会发展的童年时代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第一册孝敬父母
第五册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第五册第七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二)
犯罪和刑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