ժҪ: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创新了思政教学方法,同时还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别从提高思政教师应用手机新媒体素养、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运用手机新媒体及时实施思政教育、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通过手机新媒体构建思政多元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旨在借助手机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和优势,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切实体现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机遇;挑战;应用策略
引言
手机新媒体属于一种集无线网、视频、声音、图像等功能于一体,利用相关的先进技术,将文字、照片、视频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传播给手机终端用户的媒体。当前,我国手机新媒体业务主要有手机报刊、手机网络、手机电视等,手机新媒体有着显著的便捷性、互动性、广泛性、隐藏性、普遍性、多样性以及公平性等特征,它的出现迅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并且手机新媒体现已变成大学生接受信息、互动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虽然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诸多挑战,怎样科学高效地应用手机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
1.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
多元化的信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资源。在传统的媒体社会,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源自报刊、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因而教育内容过于落后,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手机新媒体得到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料。此外。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广大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认可程度。在过去的思政教育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积极构建者,大学生则通常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则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平等共享,让大学生和教师可以得到同样的信息,甚至还能让大学生比教师更早得到教学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主动肩负起自身的职责,自觉构建与传播信息,从而让教学信息的影响力更大,更具说服力。
2.创新了思政教育方法
手机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构建了崭新的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不仅包含大量的信息,同时传播速度较快,将最精准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学生,并且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可以准确全面地接受和传递教学内容[1]。另外,手机新媒体转变了思政教育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以往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能够利用微信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社会正能量信息和重要新闻报道等,甚至还可同构手机新媒体建设大学生互动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中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和建议,享受各种优质资源,这样的民主化教学模式充分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提高了思政教育效率
每位大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思维模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手机新媒体的广泛运用,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机会越来越少,反而对手机越发依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受到较大影响。但切实发挥手机新媒体的教育作用,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政教育,则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对手机的严重依赖问题。同时,利用手机新媒体实施思政教育的模式,彻底摆脱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有助于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习近平同志曾经在2016年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大会中,反复强调了思政教育工作和手机新媒体技术相互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要积极利用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增添思政教育工作的活力,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而提高其工作的时代性和感染性。
二、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巨大发展挑战
1.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首先是影响大学生主流思想。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先进的,但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随着手机新媒体在各大高校中的广泛应用,院校和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大学生个人主流思想情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以及非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大范围传播,影响着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某些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语言经常出现,并且还受到众多人的追捧,谣言和不真实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手机新媒体中包含的复杂信息,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流思想及价值观念的树立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是腐蚀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需要肯定的是,近些年来我国在管理网络色情及暴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手机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鉴于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便于携带等特征,大学生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接触网络。并且手机新媒体当中含有的某些低俗不良的信息,让许多学生在长期接触这些信息时,逐渐对他们的道德素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影响大学生社会道德观的形成
首先,由于手机新媒体的大范围普及,当前每个人都拥有一部手机,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如此。某些大学生对手机过于依赖,通常在上课期间利用手机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其他同学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严重干扰了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为教师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因而,手机新媒体让许多大学生学习态度发生改变,长此以往,还会让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其次,某些大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利用手机作弊,并且作弊方式很难被教师发现,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测试的公正性,让其他同学心理不平衡,这样的不良风气腐蚀着大学生群体,甚至会导致广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最后,由于手机带有拍摄及摄影功能,让许多大学生通过这些功能随意公开他人隐私信息,恶意诋毁别人,甚至还会传播各种低俗信息等[2]。3.影响大学生健康全方位的发展电子毒品是针对网络电子商品重要危害的一种生动描述。其一,由于手机对人会有一定的辐射性,长时间使用将不利于人体健康。目前,当代大学生每天都离不开手机,会长时间捧着手机浏览各种信息、观看影片或是打游戏等,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的视力下降,反应迟缓,甚至还会患上手机强迫症等现代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常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二,目前市场中销售的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手机,都有着强大的娱乐功能,某些智能手机的费用更是高达上万元,这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属于一笔巨大开支,但因许多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不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盲目追求手机品牌,对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会进一步诱发他们的虚荣心。其三,过度依赖手机,会让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成瘾,沉迷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进而影响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他们性格越发孤僻。
三、手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思政教师应用手机新媒体的素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手机新媒体平台已逐渐变成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应积极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势,教师应密切关注手机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强化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提高手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进而基于先进的媒体技术来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手机新媒体平台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成为大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并利用平台时刻关注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利用手机新媒体平台来接受各种热点事件发展情况,利用热点问题和事件,基于大学生个人的文化心理来实施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教师要将手机新媒体切实融入到日常思政教育中,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2.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
相对于过去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手机微信平台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因此,在运用微信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微信平台的日常维护与研发,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微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微信平台来增强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3]。但当前许多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不够关注,掌握的知识有限,他们对思政课程的有关内容并不感兴趣,认为和自己没有较多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应利用微信平台不定期向学生推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和专题报道、优秀传统文化及国家和院校模范人物等。与此同时,还可利用微信平台向学生推送院校周边的红色革命基地等信息,鼓励大学生走进社会,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这些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提升他们的关注度,确保大学生每日都能接收到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材料,并且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应增添关键词搜索和历史信息查看等功能模块,便于广大学生搜索个人感兴趣的内容。此外,也可在微信平台中发布具体话题,引导学生针对话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定期公布话题评论区域的综合点赞和转发数量,设定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知识问答,以平台递交答案及成绩的高低来评选出十大榜单,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更好地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微信平台互动中。
3.运用手机新媒体及时实施思政教育
手机新媒体有着较强的便捷性特征,当前手机新媒体已变成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及微博等不同形式。在利用手机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当代大学生利用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还可根据大学生对思政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利用手机新媒体设计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教学课件,让他们提前掌握有关的课程内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课程对广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4]。
4.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在手机新媒体时代下,能够通过微课程、直播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等多种网络教学形式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网络教育平台利用视频和图文的形式,详细记录思政教师教学以及在课堂中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将教学视频制作好以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当前,国内外著名高校都开设了网络公开课程,其中很多优质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元素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大量的文化素材,将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并实施网络公开课程,不仅可以利用有关的文化拉近和广大学生间的距离,同时还能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对于微课程来说,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及难点知识。直播的最大优势是其即时互动性,在接受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效缓解他们在线下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方式实施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教育平台以及微课程还能保障大学生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在学习当中还能进行自主思考。
5.通过手机新媒体构建思政多元评价方式
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只是要让广大学生了解思政教育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利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不能只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可通过微短篇、录制采访作品等方式,来考察大学生应用所学的思政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广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深切体会到思政教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手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则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让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充分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和强大功能,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从教师媒介素养、微信平台、传统优秀文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将手机新媒体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宏政,费东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的意识能动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5257.
[2]吴建章.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8286.
[3]王富强,李涛,魏蜻.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2):3639.
[4]张宸极,吴韩.手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8990.
2014年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2014年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测试题
玉龙县民族中学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2014年高中第四册政治期末测试题练习
2014年河北保定高中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2014年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解析
2014温州十校联考高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年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政治期末测试题答案
高中2014年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高中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卷练习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答案解析
2014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题分析
201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政治期末考试题答案
高中高二政治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练习
2014年高中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解析
2014年高二下册政治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人教版2014年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高中2014年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鹰潭市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考试卷2014年
2014年高中高二政治下册期末试题
高中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卷
2014年高中第册政治期末考试题分析
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解析
2014宁波市高中高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年东顺德高中高二政治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4年高中第四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练习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