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针对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推进文化自信道路建设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责任与担当,发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理论课程,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华优秀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朴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继承与发扬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发挥文化的创造力,还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培养和民族复兴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利用还不够充分,甚至面临多重阻碍,如思想观念上缺乏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紧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而为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增进二者的相互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高校精神,用校风校训承接家风家训文化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我们既要看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也要注重高校精神培养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毋庸讳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而高校精神的培育显然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更进一步地激发起全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去滋养我们的青年学子。家风家训不仅是每个人一生中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也是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基础。家风家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成长,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往往会留有长辈的风格,为人是大度还是斤斤计较,这种为人处事的风格也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青少年步入高校以后,除了寒暑假,其他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所以要以好的校风校训去承接青年学生已经具备的优良家风和家训就显得更加重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每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延续校风校训风格,在教育理念上突出文化育人,以德育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种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于校风校训所体现的文化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不断扩展到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使得在校师生形成相应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高校精神,推动中国精神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文化自信。
二、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需要有效载体,而高校图书馆、活动室和校园网等基础设施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这些文化载体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优化大学生群体信息接收质量。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塑造,校园环境营造应该尽量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尽量为大学生群体营造一个温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应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充分彰显出高校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通过具体的实物造型给学生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同济大学的设计就融入了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内涵,更能够激励青年不断求索地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为何而读书、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推动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就在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还能给人们带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思路。例如,举办各种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提升校园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知识学习、陶冶情操、升华内心境界的良好成效。
三、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教育制度改革,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改革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改革有机融合。为此,我们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思政课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育,传授形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充分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最佳受教育时间和课堂传授教育这个主阵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满足不同学生的文化需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根同源同伴,形成共同推动的协同效应。第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校内校外的各种各样活动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形成课上学,课下做,人人修的良好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品质提升的重要资源。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孝道、礼仪、诚信等思想;通过摄影作品展、书法讲座、诗联讲座、文艺演出等方式,营造校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还可以让班主任负责开班级是我家感恩有你做诚信公民等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接受教育;借助新媒体工具能超越时空局限,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互补,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文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文化活动要与其他文娱活动相结合,提高活动兴趣,吸引更多学生,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范围。
四、打造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供师资支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面广,还有很多内容已经与现代社会有了一定的距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传播者必须能够有效地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要求传播者必须能够在自己读懂吃透的基础上有效地将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通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对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此,必须打造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评价环节也必须进一步重视起来。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反馈,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为更好地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添加到考查的内容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也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国内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吸收多元文化,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价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既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又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更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海春.论价值观属性与价值观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物史观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
[2]邢鹏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基因激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时政热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时政热点:用良法规范政府职能
时政热点: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时政热点: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
时政热点:培养年轻干部要远离“温室”
时政热点: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
时政热点:四中全会宣示“法治的尊严”
时政热点:在依法治国总目标指引下开拓进取
时政热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时政热点:瞄准“靶心”激活每一个“平安细胞”
时政热点:责任政府要有严明的追责制保障
时政热点:治理“文山会海”不能只是限量瘦身
时政热点:公车上黑名单:要整治更要法治
时政热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时政热点:机构"瘦身"是法治必需,"健身"是责任所在
时政热点:莫因终身追责"为官不为"
时政热点:反腐不可能再“松”
时政热点:法治是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惟一通途
时政热点:破解“作风反弹”难题
时政热点:会议费预算因何逆“表态”增长
时政热点: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时政热点:与时俱进地落实好群众路线
时政热点:涵养健康政治生态没有"旁观者"
时政热点: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革命
时政热点: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时政热点:“网格一体化”开启社会治理新格局
时政热点:基层干部是基层法治建设的“落地桩”
时政热点:完善党内法规 落实从严治党
时政热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里程碑
时政热点:让法治建设和改革决策有效衔接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