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均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育人作用。应充分发掘两者协同育人的发展规律,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努力完善两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合作不充分。目前,虽然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基本一致,但两者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赢态势。目前,大多高校中的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隶属于两个部门。学生党建工作主要由学校组织部负责实施,开展学生组织发展、培训考察等相关党务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来开展。在学生党务工作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未意识到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对待学生党务工作关注度与重视度较低,认为学生党建工作只要完成组织部门布置分配的基本工作即可,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部分专业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科研领域之中,而多数辅导员由于工作内容繁杂,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时间较多,对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因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缺少协同育人的有效条件和有利平台,从而导致对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不充分。
2.教育教学模式缺乏互动与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当前部分高校依然存在以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为主,单向进行思想说教,方法简单、内容枯燥、形式生硬,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滞后,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兴趣,对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学生党建工作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随着我国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组织发展工作变得更加严格,培养和发展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党务工作者人数不足,虽然辅导员也参与到党务工作中,但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许多工作由学生党务助理协助开展,特别容易导致学生党建工作的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忽视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深入教育,从而造成部分党员学生干部学习、生活和工作变得懒散懈怠,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下降,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基础
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学生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需要协同发展,共同在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是实现目标一致。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最终培养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工作方法相似。二者都是坚持以人为本,与现实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行为养成教育的感染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教育内容相似。二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培养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虽然教育对象各有侧重,但其教育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能够确保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贯彻与落实,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适时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吸收优秀青年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引领。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升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党员掌握理论知识、端正入党动机,保持党员先进性。学生党建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因此,构建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体系,不仅有利于高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还能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和正确价值引领。
三、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工作重点,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努力完善两者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构建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同向同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1.积极建立有效机制,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育人理念。在统一育人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对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三全育人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把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功能。同时,在组织结构上不断改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机构设置,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为两者协同育人工作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和有力支撑。
2.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增强协同育人针对性。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收集学生的微博、微信和QQ等动态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建模分析,从而洞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以及情感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党员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更精准地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最佳的教育方案,及时、有效地给予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功效。
3.发挥朋辈引导作用,提升协同育人亲和力。大学生党员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极易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由于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在某种程度上朋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甚至比父母、教师更大。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在学生身边树立优秀典型和真实榜样,通过朋辈群体的引领对大学生施以正面、积极的影响,以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亲和力。
4.改革创新教育形式,保持协同育人先进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往往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表达其思想情感,展现其行为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抢占网络新阵地,可以利用新媒体作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全新载体,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打造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反映学生诉求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平台,保持协同育人的先进性。607期201908
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表现在学生对党组织理论思想上的认同,关键在于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判断并解决问题。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平台。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重融入党的思想和理念,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家、爱党爱民的热情。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丰富工作内容和载体,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性,从而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让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2019-03-1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4]肖爱民,于应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5]刘思彤.大学生朋辈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6]肖柯.大学生党建统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4).
[7]张青,张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设计考前自主复习 实现高考完美冲刺
如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效率
案例教学法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
“五段式”教学法
提高听课的效率 比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政治高考论述题的哲学思维解法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高考政治复习微观知识整合探索
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四读二论”教学法
外因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吗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巧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五步法助你梳理知识体系
切实加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