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专业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专业教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亦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1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情况分析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道德教育通识教育公民教育等词汇。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间接的、多渠道的、广泛的方法,使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美国高校除了开设通识道德教育课程外,同时注重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道德教育功能,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英国除了道德课程外,注重在其他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以此推动个人、社会健康发展。德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课程来完成,在课程的融合与渗透中完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日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讨论、讲座、实习等环节和过程来完成。同时,在专门的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补充[1]。韩国的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伦理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伦理课程,还注重道德教育与专业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主张通过道德实践和专业学科教育来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可见,国外高校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2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科技、网络、新媒体等迅速发展,对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同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思政教育工作任务重,内容繁杂,教育对象问题复杂,仅依靠专职思政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够。而专业教师主要工作重心在教学和科研上,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仅仅停留在答疑解惑这一层面,极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波动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体制问题,对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明确;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由专职的思政人员进行。其实,专业教学具有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但是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认知、评价机制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分离的现象,专业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的作用尚未完全体现。
3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3.1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对其成员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主要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个体的要求[3]。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国家公民的思想政治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在教育过程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社会的发展表明,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
3.2符合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承担着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在提高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教育过程。高职学生由于思想、心理、价值观等方面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就社会而言,要求学校培养的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要求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4]。培育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每一个高职教师都责无旁贷,专业课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3符合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坚持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对单调、枯燥,学生往往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甚至厌学、抵触的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对于专业课,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专业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避免了因简单说教可能带来的抵触情绪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阐述的道理和传达的思想最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5]。此外,专业课占高职课时的80%以上,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长,联系也更为紧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多的有利条件。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专业学习中,学生更易于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及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觉加强职业素养和升华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理性思考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
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参与度”
农村小学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
如何有效开发《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
浅论当前品德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实现情感内化
以《千与千寻》谈儿童成长
立体式教学——思品教学新的载体
在教学中所采取“玩”的教学方法
引导教育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浅谈德育课程教研的“分片教研活动”
试论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试论如何针对学情引导教学
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加强和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小学生礼仪现状探究以及应对策略
如何指导二年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兼职教师品德教学的优势
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化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示、运用情感
浅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性
培养学生自信心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提升体验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品德课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作用
教师怎样适当把握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追求有效地教学策略
做开明师长 善待孩子的童真、童心
怎样走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误区
培养孩子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能力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