ժҪ:本研究从传播学的视角,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理论,立足学生接受,从其实际需求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说服传播进行系统地分析,并有效地把握其中的各个环节,再通过切实引导和氛围烘托达到思想教育的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目的,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关键词:说服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正进入新时代,网络科技、智能科技、全媒体融合等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周遭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和发展机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但教育针对性尚显不足,传播内容、方式、主客体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刻不容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过程分析
教育传播中说服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步骤。最为大家熟知的英国传播学家McGuire,就曾提出说服效果矩阵模式在大众传播的说服效果中。该模式描述了说服过程中信息输入与结果输出之间的关系:矩阵横行为输入内容,包括讯息源、讯息、接收者、渠道、情境;矩阵纵列为输出内容,包括接触、注意、兴趣、理解、获得、劝服、记忆、恢复、决策、行动、强化、巩固。该模式也为研究说服传播的不同学科提供了视角:传播学维度,一种共时性考察,能对说服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要素进行解剖和分析,属于横向的过程研究;社会心理学维度,一种顺时性考察,是按时间顺序考察说服传播活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属于纵向的过程研究。另外,两者交叉分析,更能反映教育传播的说服过程各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就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而言,上述研究维度同样适用,通过从传播学维度和社会心理学维度两方面分析,围绕关键环节解读其传播过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传播模式的建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过程是组织内部教育与组织外部社会有机联系、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结果,也是受教育者内在机制运动状态综合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传播模式的建构应当关注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社会传播三个层面。
(一)个体的说服传播模式
1.认知感情阶段。该阶段由社会核心价值观传递和价值观判断两部分组成。大学生现处于价值观的确立与稳定阶段,而政治价值观较晚形成。相对而言,教育者的影响在认知情感阶段发挥的作用较弱。但基于说服传播模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结合课堂教学、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完整过程,需各教师共同参与且教师起主导性的作用。故这种弱化的现象是不合理的。因此,教育者理解判断能力的准确性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2.交流行动阶段。交流与行动不仅能强化或者转化学生已有态度,还能实现学生真正的内化。对处于接受区态度的学生来说,本身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故进一步培养其行为的公众化和社会化意识即可;对比例较大的态度不明朗区的学生群体,高校应重点教育,如开展社会行动,逐步明晰其价值观;而处于态度拒绝区的学生是攻坚部分,因其有限的主观能动性,故需教师特别地观察、沟通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传播模式的交流行动阶段中,教师能否有效把握学生的行为动态,能否充分与学生开展深度交流是态度实现转变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
(二)群体的说服传播过程
高校中通过群体性仪式教育,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其中仪式教育不能形式主义,需要注重实施环节的管理,充分挖掘可教育的内容,并通过交流互动达到群体与个体间的共鸣,进而丰富自我经历和促进自我思考。通过仪式,目的是要学生能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特定的精神文化,实现内心深处自我需求与价值的召唤,使个体能将自我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互对照、反思、探索、加强,甚至重构,让学生萌生主动感知各类精神文化的念头。
(三)社会的说服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自律精神的个体,这就需要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检验,教育传播中说服的最终效果要看个体是否接受并认同社会舆论的宣传教育,以及个体在各类社会思潮冲击中是否养成了理性自觉。
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实现路径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说服传播机制
1.吸引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说服传播的议程设置应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状态、知识结构和思维意识的发展水平的研究,教育传播在议题内容的选择上应更为全面丰富。2.行为导向机制。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系统的正规教育的同时,应挖掘大学生意见传播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引导并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3.沟通反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对教育传播者的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并根据说服传播过程的主、客观条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新的要求,使其确定今后一时期内的发展方向。4.交互协同机制。从匹配性的角度来看,教育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与当代青年学生的语言习惯和网络语言相匹配,使用一些年轻人易于接受或较为平和朴实的语言,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支撑体系
1.构建社会整合说服传播体系是核心理念。在学校与社会开放对接的环境中,从战略上通过整合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系统,从策略上协调统一各种教育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主动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影响目标受众的内在观念偏好和行动决策过程。2.准确定位目标学生需求是前提条件。社会整合教育传播强调教育传播内容的组成和媒介的选择必须同目标公众的特点联系。应对目标学生的需求、文化特征、生活习惯等群体特征进行观察与研究。3.说服传播者身体力行提升说服能力是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人格力量的作用。主要可从提升基于信息解读优势的传播能力和外围的教育传播者说服能力着手。4.营造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是推动力。文化环境具体可通过以大众传媒为宣传载体,进行舆论监督和热点引导,推出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的文化精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来推进教育传播。5.社会规范和管理制度建设是保障。教育者可以制定相关制度和规章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把先进的思想和道德原则融于科学的管理之中,真正保证教育活动有效切实地进行并取得成效。
2016高一上学期寒假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2月19日时事政治(国际)
高三政治教案:科学发展观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主观题考前复习
2015—2016高一上册政治寒假测试题
高三政治教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6年高一年级政治寒假作业试题(有答案)
高三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2016年高中高一政治上学期寒假检测题(附答案)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走进国际社会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高三政治教案
2016高一政治寒假假期百分百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寒假作业
2016年高一寒假政治作业试题精编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企业和劳动者
2016年高一文科政治寒假试卷(有答案)
高中政治教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走进文化生活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备考要点复习
高三政治教案 纸币及其发行量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的政党制度
高一政治第一学期寒假作业本2016
高三政治教案 国家收入的分配教案
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文综(政治部分)模拟试卷及答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