ժҪ: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即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发挥自媒体的功能;加强监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迅速成为各种思想传播和发酵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由于互联网自由、开放、匿名、便利的特性,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因此也找到了适宜生长的肥沃土壤,在网络上传播扩散。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而网络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挑战,各高校应当慎重对待。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及新媒体的重要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但由于理论水平有限、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对一些社会思潮和理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而,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立科学三观的重任。当前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深入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正处在塑造三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亟须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而网络上的各种思潮则往往以娱乐化、片面化、偏激化的诉求特征,吸引一些思想单纯尚不够理性的年轻大学生参与其中,进而被网络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幕后推手所欺骗利用。同时,经由各种互联网新媒体的包装,许多网络概念和理论早已杂糅了各种社会思潮及价值观,这些外界信息很容易让原本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的大学生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进而随波逐流,淡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逐步走入人生道路的误区。
(二)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冷漠,不利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关心政治、关注社会时事是当代大学生培养国家认同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网络时代的来临,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民族主义情绪的无限放大和广泛传播变得更为简单和迅速,成为网络思潮的重要内容。部分网络媒体的渲染易将政治情感庸俗化、极端化,这往往使得人们的政治热情被过度消费,久而久之,人们了解政治事件的热情就会下降和消退,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理性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此外,网络媒体对经济社会事务往往过度关注,善于操纵热点,制造眼球效应,非常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各种谣言的快速传播和剧情反转更让人有上当受骗和被愚弄的感觉,进而产生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冷漠心理。
(三)偏激的情绪表达,妨碍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养成
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网络媒体的某些理想追求往往脱离现实,逃避现实,希望诉诸网络、自媒体、朋友圈等虚拟手段表达诉求、实现目的,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虚拟化和从众化,并常常以极端、偏激、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无视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从而使大学生回避了真实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无法形成真正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也无法正确理解真实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最终无法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网络媒体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既有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外部作用,也有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自身矛盾积累的内部因素,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为网络思潮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各高校明确思路,合理应对。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打造高质量有实效的大学思政课堂,对广大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合理引导大学生认清网络发展的实质和内涵,认清党情、世情、国情,帮助大学生塑造理性人格,坚定理想信念。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许多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这些顶层设计的文件精神从不同视角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力保障。
(二)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发挥自媒体的功能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和生活方式。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大学生是我国网民构成的重要群体,高校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发,主动占领互联网和新媒体阵地,深入研究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据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传播制高点。特别是要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建设网络宣传平台,做好网络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哲学理性思维的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从而有效应对网络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监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高校应建立有效机制,健全网络监管,做好大学校园网络媒体的规范工作。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合理表达诉求,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培育他们的理性参与和诉求表达能力,有效化解网络上非理性与极端化的情绪,防止不良社会思潮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和滋生蔓延。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大学生网络表达和行为。正如总书记所说: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2]要把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号召大学生抵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以及通过网络进行随意的情绪发泄等行为,提高大学生理性认知行为能力,规范他们的网络表达和行为,做文明理性的网络主体。
三、结语
网络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网络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科学分析网络传播规律,提高治网用网水平,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3):45.
作者:郜会远 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观”统整
形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变废为宝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人类社会发展的童年时代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祝福青春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珍爱自己的生命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知我家
犯罪和刑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四课第一框 文明交往礼为先
第一册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三册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一课时)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自律使人优秀起来 教学设计(二)
新学校、新同学
第三册文明交往
认识自己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挫而不折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拒绝诱惑
政治课的组织讨论艺术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追求高雅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课 题: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