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使命,将培养生态人列入人才培养目标。当前,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应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指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绿色大学建设规划。高校要强化引导,优化载体,深化认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社会价值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教育;生态价值;生态文明;五水共治
党的十九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整体性的文明变革,并非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就能完全实现,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整体精神自觉和积极实践行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意义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价值形态。
2.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是基于自然生态的价值属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调解人与生态的关系,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认知较为统一,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转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空间。学界普遍采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划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社会价值又可以被划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学界对其内涵界定较为模糊,尚未达成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演进
作为发展性价值的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价值形态。随着近年来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生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2〕。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定位集中在政治和精神层面,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也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开创性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变革,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趋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校不同于国外高校的特色,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要服从于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路线方针。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也必将更加深化,培育理性生态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价值层面的目标。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名校倡议成立了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为实现全国高校师生在生态文明科研教育方面的深度交流、资源共享创建了平台。但从全国范围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研究和实践还很不够。
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作用的理论路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理应领风气之先成为全社会生态文明思想的策源地、生态文明实践的推进器、生态文明价值的践行者。
1.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是人类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改造自然界;三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环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确定了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后果,为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提出了思路和方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的阶段划分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不同的社会形态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阶段,我们要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马克思、恩格斯受限于所处的年代,没有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明确概念,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光辉仍然可以指导如今的教育实践。
2.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升生态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客观上来看,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融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尚需时日。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教材及内容都没能够与时俱进,教学目标上也没有硬性要求,导致教学过程随意、教学体系零散、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生态危机意识教育、生态健康理念教育等;在教学形式上,可减少灌输式教育,增加体验式教育。比如,走进安吉余村、宁波滕头等两山论示范村,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魅力。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党组关于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的部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将相关的生态法规、生态伦理、生态知识和生态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生态思想、生态方法和生态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给红色课程增添更多绿色元素。
3.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绿色大学建设规划
2001年我国出台的《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明确要求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要重视环境生态教育,并第一次提出建立绿色大学的要求。但现实中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执行,更加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等操作性条款。实现生态价值在广义上来说,不仅包括理性生态人培养,还在于实现学校的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生态问题成为党新的执政重点,生态优先成为党新的执政方向,生态利益成为党新的执政价值〔3〕。我国的高等教育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本质上与实现党的执政价值是相呼应的。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撰文指出,生态文明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界、教育研究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甚少,理解甚浅,所以行动甚缓,其原因是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深,特别是对生态文化与高等教育、生态文明与培养人的关系需要加强认识、加强研究。清华大学1998年就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构想,围绕绿色人才培养和绿色科技研发两个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把建设绿色大学作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经过20年的艰辛探索,其生态文明教育已渐形成燎原之势。2016年10月,许昌学院等33个地方院校和相关企业成立了绿色教育专业协作会。该组织的成立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实质性开展绿色教育的标志。办学经验表明,生态文明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核心,并能够影响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办学的方方面面,也能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实践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实践平台。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践路径
浙江省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思想的发源地。遵循习总书记两山论的话语体系和丰富内涵,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这吹响了浙江五水共治行动的新号角,客观上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1.强化引导,挖掘五水共治生态教育资源
从生态的尺度看,五水共治是政府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担当。从教育的尺度看,五水共治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模式,自然也可以承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使命。所谓生态化,就是将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视角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并能够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5〕。五水共治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为大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现实路径。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其纳入现有的育人体系,对组织大学生参与五水共治从而开展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达成路径上的共识。
2.优化载体,构建五水共治环境育人体系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载体,环境渗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发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可以让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要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治水活动。特定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客观外部存在,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的内在构成要素。校外五水共治实践与校内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共同构成育人场域,以特殊形式实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
3.深化认同,达成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理性生态人是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下,生态伦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外,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理性生态人是高校在美丽中国进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最终体现。在理念目标上,通过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通识教育,将现代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传授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生态观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个体价值目标;在行为目标上,大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生态素养后,将生态意识转化为行为规范和道德习惯,积极投身五水共治、治水剿劣等社会实践,推动整体性的社会进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生态文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社会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斌.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概念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42-45.
〔3〕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4〕梁立军,刘超.试论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
〔5〕欧阳志远.生态化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质与方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唐华 林爱菊 单位:温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温州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书记
第一册追寻高雅生活
认识自我
第三册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二册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
第五册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8)
学习苦与乐
第五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人教版
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第一册认识新伙伴
第一框: 《身边的诱惑》 教案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四课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八课 身边的诱惑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
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共情理解
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教学设计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课 第三框 依法惩治犯罪
融入新集体
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人生难免有挫折》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班务工作计划
了解情绪
第三课 第四框 活动课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新学校 新同学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一册情绪需要调节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