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的探析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的探析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的探析

查字典政治网 2018-06-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全民发声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大量信息,更多的是参与到网络媒体的互动当中,网民借助微博、微信、网络社群及高校论坛等进行媒介信息的扩散传播的舆论能量极其强大。因此,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已经从日常的校园生活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认识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青年学生的接受需要、心理和习惯,分析承载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平台,探讨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的模式和策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把握网络话语权,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维护有序稳定的校园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机遇

1.网络平台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新媒体时代,快捷、便携的移动终端和互动、开放的交流软件,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制可分为校院(系)两级,学校一级主要由各高校党委牵头制定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学工处、团委及“两课”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院(系)一级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党委副书记负责,由学生辅导员具体实施和管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课堂、会议或者是直接的面对面谈话,这样一来受众面狭窄,教师一次约谈的学生人数有限,工作量大。二来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身份鸿沟,教育效果一般。现在有了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可以依托电脑或手机终端,随时随地进行评论、回复,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

2.网络传播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网络成为传播渠道之前,教师一次不可能面对太多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一定会时时关注学校的公告栏。相反,新媒体时代,网络具有容纳大量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快等特点,摒除了传统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去除了“受教育”者的外衣,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双方可以更加平等、互动地交换意见。而且网络海量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同时,只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技能,就能从中搜索到自己所需信息,从网络中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受到学生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有的放矢进行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3.网络媒体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网络交流不同以往的显着特点之一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处于不同端点的交流者处于平等地位,更是一种类似谈心、探讨的格局。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匿于网络的模式一是具有显着的及时交互性,二是具有一定的双向性。交互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客体进行引导时,不是单向地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在相互的了解、倾听、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做出理性、科学的理解、评判,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情感的互动。双向教育性是指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两个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受教育者当作平等主体看待,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能动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1.网络开放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新媒体时代,理念转变至关重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掌握教育信息,教育信息都经过教育者的层层筛选,教育活动基本是

在教育者的全程控制下进行,体现了教育者的个人意志,较少考虑到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而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已经打破了教育者在教育实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要求高校以更加开放、创新的理念,把受教育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其主体地位,变填鸭式的灌输为相互间的交流、对话,以更加与时俱进的理念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凸显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体价值的教育理念亟需转变。

2.网络流变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针对性以及超前性方面还不够理想。新媒体时代开放的网络平台空间和快捷的信息获得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对教育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当前网络信息获取的自由性和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诱惑。网络空间内的正面积极信息能够帮助社会宣传进步思想,而消极负面的信息包括黄赌毒、暴力、犯罪等低级信息,尤其是那些破坏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在不断传播中扩大,直接导致大学生的情绪产生较大的起伏,这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3.网络交互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共性较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灌输的方式,你听我讲的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几乎没有交流互动。虽然教育的目的和方式都很清楚,但是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交互性促进了教育方式的革新,它提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之间进行及时交流,而保证师生的地位平等是正常交流的前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探究“90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心理特征,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尤其是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足够重视,教育者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灌输式的教育理念,把引导学生的思想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影响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 4.网络平权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毫无疑问,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教育者拥有的知识技能明显多于学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权威性与主动性就很强。但是当前的网络数据开放、知识密集、信息全面、查找方便,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的最大、最活跃群体,在最新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能力上甚至超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者有时甚至处于信息劣势的尴尬地位。而且由于网络交流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无需对教育者心存仰视或敬畏,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平权化的群体心理、开放性的信息环境、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提升,都使得传统的威权模式与说教灌输没有了空间。

三、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新媒体的适应滞后。相较于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我国高校的网络意识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权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目前已经注册的各个高校的微博、微信、论坛等公众账号,大多为应付政府或上级要求而开通,很少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就拿当今传播速度较快、大众关注程度较高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说,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交互性。自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陆续有高校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几年来,虽然已有一批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持之以恒,注重平台的品牌与形象,但更多的高校则是对平台疏于经营与管理。大多数高校只是追赶潮流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对其定位并没有认真考虑,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经营与管理更是缺乏思考。部分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甚至由个别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独注册,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随意性。此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时间和频率也具有随意性,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校园信息发布周期和频次;且多以公告形式“应付式”地履行告知义务,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学生用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和互动,使得微信公众平台的“软传播” 特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2. 师生话语体系不对称。当今网络新媒介大学生最常用的互动交流工具当属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知乎、果壳等网络社群以及高校BBS、QQ等,其设置的公共界面对外界的信息实时更新,使用者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还可以自主发布、随时评论、畅所欲言、共享信息,在平台上的语言也具有简练、通俗、形象、生动的特点。比如以分享知识起家的社区“知乎”从初期一个小众的极客社区到2016年成长为了拥有4000多万注册用户的庞大社区,其深受学生群体喜爱的原因在于“人人都是主编”的 UGC 模式的背景,平台提问者以及回答者均来自普通大众,更能贴近青年网民的社会感受,有着显着“去权威化”的特点,或诙谐幽默,或自嘲戏谑,或草根、或狂放,捕捉青年民众的内心,从而与更广泛的阅读者产生共鸣。而就目前高校公众网

络平台的使用来看,话语体系未能及时有效转换。有关工作人员在公众网络平台的发布和回复中习惯使用官方用语,字里行间透露着官腔官调,这种语言习惯不仅会缺乏大学生的支持,甚至会使其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高校公众网络平台的说服力,不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

3.说教式引导苍白无力。准确的预见能力源于合适的沟通能力,而沟通的顺畅要求有共同的话语体系。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是定位在师生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分别。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长者的姿态数落、说教,语重心长、谆谆教诲。如今的“90后”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知识爆炸、言论自由、去权威化的新媒体环境,他们渴望肆意的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发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加之媒体的恶搞、泛娱乐化传播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听教师的批评教育真不太现实。即使批评教育的过程完成了,也未必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其效果依然值得怀疑。最后,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往往在网络公众账号上发布内容简短,但是学生的发帖频率却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回复、转发、评论、交流的速度更是十分迅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郑重回复会很快被淹没、被刷屏。某条信息一旦发展成舆情就会被瞬时大量关注、转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回应迟滞或不到位将会导致舆情井喷,信息就会以幂次方的速度瞬间爆发,愤怒不满的情绪也会迅速传染,骤然升温,影响校园乃至社会的稳定。

四、新媒体语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1.积极利用网媒力量,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反馈意见的途径。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知乎、果壳等网络社群以及高校BBS、QQ等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互动交流平台,其设置的公共界面对外界的信息实时更新,使用者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还可以自主发布、随时评论、畅所欲言、共享信息。同时,网络平台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匿名性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传播空间,如今的网络平台势如破竹,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去探究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的模式和策略,比如,在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审视微信公众平台所蕴含的能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功能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不仅应是一个免费发布校园信息的平台,更应是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巧妙运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功能和资源,定期或不定期策划开展学生用户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并最终创建富有特色的属于自己高校的品牌活动,增强与学生用户的良好互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号信息的定向推送功能,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文章或重要动态向学生用户定向发布,通过网聚力量获得学生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谨慎维护微信公众平台,将微信公众平台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使高校的校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三者相得益彰。高校应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制度,不论是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的发布还是版面的设计,都需要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来操作,既负责微信公众平台的日常维护,如观察和统计学生用户浏览微信的时间和频次,掌握粉丝的活动规律,制定相对合理规范的信息发布节奏,让微信公众平台传递的信息踩在点上。同时,还应当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核,修正错漏失误,并及时回复反馈学生用户的评论和建议,定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微信公众平台作出内容或版面的调整。规范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严格的制度管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正引导”、传递“正能量”。 2.巧妙运用流行语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从其内在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精神世界的建构。网络平台迅捷、快速的平等交流, 已成为今天大众从虚拟交往扩展到现实交往中的思维习惯。作为网络平台最主要的使用群体,今天的“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张扬、自信,体现在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着装力求独特,发表的朋友圈力求新颖,语言力求脱俗等等,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让正确的思想理论立足、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就必须即时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心理偏好和个性特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需求,而不是脱离、空泛、僵化地凌驾于他们的生活世界之上。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知乎、果壳等网络社群以

及高校BBS、QQ等新兴网络平台的作用,生动广泛地进行师生之间思想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与动态并灵活实施教育。同时,还要注重互联网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培养,秉承平等、包容、开放的宗旨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分享,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减少说教式、灌输式语言,运用生动的网络语言和风趣的表达方式来消除“师生代沟”。语言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说好了直指人心,柳暗花明;说不好戳中人心,火上浇油。“90后”大学生很乐意创造或追随网络热点话题、热点段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平等对话,才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获取较高的认同度。因而,善于利用新媒体时代的语言表述、掌握网络流行语、融入受众流行语境是十分必要的。新媒体时代的语言,力求抓住眼球,遣词造句以动词为主,简洁、干净、有力,往往会吸引受众竞相模仿、追捧。从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给力”“V5”“鸭梨”等词句开始,到2011年红极一时的“唤醒体”“丹丹体”“咆哮体”延续,到2012年的“?潘俊薄啊痢痢?style”“元芳,你怎么看”? 2013年的 “高端大气上档次”、2014年的“且行且珍惜”、2015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6年的“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语都流传甚广,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能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共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和学生的话语体系调到同一频道,才能让学生自身情感也充分介入,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感同身受。

3.准确把握舆情动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社会化程度相当纵深,每时每刻每地每人的信息都可以瞬间普及,而由于信息的特性,负面的总是引人注目。危机传播具有很强的瞬时性,如此快速的传播,其结果是全民的围观,事件的发展进程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比如2016年5月2日的魏则西事件,就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全社会对百度、莆田系、军队医院与有关主管部门的批评与指责。舆论汹汹,席卷网络,震惊四海,从主流强势媒体到普通网民刷屏、吐槽,到海内外的各种报道评论,各种观点在网络上掀起交锋。在整个网络社会已经高度透明化的今天,任何想“捂盖子”“封消息”“删帖子”“隐真相”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愚蠢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就连回避、拖延、回应不及时也会遭到网民的唾弃和谴责,更会给话语引导和事情处理造成被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网络话语走向必须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先声夺人、以快取胜。在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视学生的正当表达和合理诉求,迅速针对舆情关注的焦点、学生诉求的重点,积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帖、跟帖、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明辨是非,疏导情绪化言论,消除危害信息。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要对网络平台上的“异常信息”保持警惕性和敏感性,特别是对学生反常的文字和图片,对不实负面信息帖子也不可忽视,要利用评论抓住时机,及时收集和研判舆情,跟踪舆情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当舆情事件来源于高校内部,并且其消极影响在网络上蔓延之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立即采用立体的方式、全面地予以回应。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立即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社群等发出自己的声音,向学生呈现事件真相,表明学校的态度。与此同时,马上组织人手介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实时发布。舆情回应要尽量赶在“黄金1小时”之内,给出答案或结果之后,暴涨的舆情自会慢慢冷却下来。网络舆情处理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注重网上干预与网下干预相结合。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较多的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等高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对话,了解诉求、稳定情绪,帮助青年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当发现有网民在网络上制造谣言故意煽动网民情绪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及时向上汇报,高校宣传、保卫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对舆情及时监控,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化;另一方面要澄清事实,保证舆论导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引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乐乐课堂小升初锦囊五年级语文第60集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_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_创新改变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477723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_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_参与民主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1212788

北京2019年小升初取消特长生招生 名额全部派位 首都经济报道 20190228

井坡学校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讲座

精通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Lesson 20课文讲解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就是我-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蔡佩华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浙江许晶泽

小升初真题讲解10

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的探析"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