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网络高速发展的经济一体化社会,网络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并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一种沟通手段。据互联网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网民数量2015年达到6.82亿,网民的覆盖范围已经从小学生到六十岁老人。互联网的普及范围已经开始普及到西部农村,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我国网民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当前10至19岁的青少年网民比例不升高,达到26.3%。青少年网民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新媒体之所以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受到广大居民的青睐,离不开新媒体自身的特点。
(一)虚拟性与隐匿性
网络是数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呈现在荧幕上的一种虚拟的世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我们的相关信息都是保密的。这种虚拟性,让人们的身份在网络上没有得到公开,没有约束,这就和现实社会形成了一个较为鲜明的对比。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发表的观点也会更加具有主观性和真实性,更加全面的诠释了人们的内心生活写照。
(二)平等性与交互性
虚拟网络世界当中,网民是不受社会上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划分规则将人群进行分类的,因此网民在网络世界中对信息的分享和传播拥有同等的权利。网民通过手机连接到互联网,并和其他网民一起交流探讨,因此,网络形成了社会上以另外一种方式的存在――社区,网民在这个社区当中可以自由交流,交流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三)开放性与廉价性
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这也正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思想:开放性。只要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连接上网络就可以接收来自各界的信息,也可以将信息及时的扩散出去,并根据自身需要寻找有用的信息。此外,获得网络信息的成本相对于书刊、报纸等方式成本也下降了很多。
二、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效应
(一)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育资源:视觉和听觉是人类与生俱来获得信息的两种重要途径。只有两者的相辅相成才能对事物进行轮廓的勾画,进而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由此可见,视听的并茂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而网络刚好具备这样的教学条件:图文并茂、声像并存。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对象,采用集体讨论、学生作答等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课堂上的效率。
2.为思想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的信息获得途径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书刊、报纸等纸质印刷将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不仅内容受限,并且信息更新速度缓慢。这一切的不足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得到相应的完善。网络提供的信息除了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信息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毫无疑问新媒体更受青少年的青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3.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当代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应严格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开放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由思想政治带来的民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网络成为了课堂上营造民主气息氛围的良好载体。在网络当中,学生能及时根据自身的需要索引网络知识库当中的信息,获得启发,还能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做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媒介,能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让学生之间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彼此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目前,随着新媒体广泛的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1.容易误导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学时代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极其重要,不仅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第二特征快速成长的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这个阶段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并没有完全形成,不擅长对海量信息的正确处理。网站上的内容往往决定了网站的点击率和访问量,以此来吸引人的眼球。不少人为了追求利润,置社会责任不顾,将精神文化产品变为纯粹的消费产品,将网民引向错误的方向,误导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对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还有不少商家通过网络游戏的开发来谋求利润,网络游戏当中的内容也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背离。如果学生不能理性的对待这些问题,就有可能跌入网络的陷阱当中,不能自拔,行为规范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影响学习,学生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弱化了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与心灵沟通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新媒体的出现强行改变了这种交流模式,教师不再是两者交流过程中的主导。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大量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上很难在树立标榜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当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弱化,师生平等交流的状态濒临打破的境地,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创新 尽管新媒体已经运用于教学领域,但是我国目前的新媒体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在技术方面也还有缺陷。要将新媒体切实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就必须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重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找到适合当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教师个人的要求
1.当好“把关人”:网络逐渐成为青少年表达观点的主要依托,发表言论的主要方式,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在课堂自主讨论学习,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排除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当好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学思想政治课直接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息息相关,除了要达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的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转变,以便适应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学和新媒体融为一体,打造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的力量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将有代表性的网络事件用于课堂分析,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二)对学校工作的要求
1.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创新的研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并从中积累经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方向。
2.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坚持办学理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学校学风、校风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好坏对学生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开展,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
3.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功能:新媒体便捷性、共享性等特点,注定了新媒体的存在具有两面性:改变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腐败的道德思想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网络带来的不良风气正在冲击我们的道德观念,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学校必须端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网络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QQ群、飞信、微信等通讯交流软件,构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积极引导网络的正能量,及时解决并纠正学生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校园。
四、基于网络新媒体完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学校要与时俱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网络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模式的主流,不仅是在城市中学的课堂之上,网络新媒体的步伐也在向农村中学迈进。各个学校应当看到网络发展的趋势,顺应网络发展的潮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设立校园网络主页,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疆土。教师也要改变自身观念,接受网络并运用网络,通过庞大的网络知识来储备自身的知识量,使其更好的在新媒体之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下教师也要走进学生的网络生活,通过QQ、微信等通讯交流软件和学生成为好友,及时关注学生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政府和社会要继续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优化网络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主管因素。因此,在当下网络盛行的大环境之下,网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网络中绝大多数的不良信息、腐朽文化已经被封杀,但难免还是会有漏网之鱼逃出“制裁”。因此,想要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大网络监管的力度,从根本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优化网络环境;二是积极建设对学生成长有利的绿色网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想道德观念。
(三)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对中学生上网的教育和监督
随着网络监管的完善,黑网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没有了公共上网的地方,家庭网络成为了中学生上网的首选。所以,家庭教育也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列当中。小康家庭在我国逐渐普及,网络也随之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中学生在家上网不再是新鲜事,但是家长在对待孩子上网这个问题时,并没有正确处理。家长不能一味的阻止孩子上网,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对网络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家长应看到网络对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作用,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同时,在上网这个问题上,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上网的自控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上网观念,不影响正常作息时间,配合学校一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起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案例教学法
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
高中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让政治课焕发出魅力
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政治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
哲学的改造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如何增强政治科的教学效果
切实加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复习微观知识整合探索
新世纪中国政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知识分类与政治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文化帝国主义
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彩图插图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正确理解“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外因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吗
政治课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