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一定的手段来实现特定的目标,当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们运用的手段是多元化的,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的特定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如何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实际、贴近教材,教学目标如何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善、美,这就需要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入手,构建教学目标环节,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是衡量一节优质政治课的重要标准,因此从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就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出发和归宿点。政治课教学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各级目标都有自己的发展纬度和若干层次学习水平。政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制定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的方法技巧,知道学段目标,了解总目标。政治课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二、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标准
政治课课时教学目标通常都要依据政治课课程标准、政治课教科书和政治课的学情。
(一)政治课课程标准
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指导政治课课程的标准和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中各个主题都有具体的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的教学指南,它规定了教学的总体框架,是政治课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虽然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明确规定了政治课教学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但还需根据教学内容所在模块,结合模块目标对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检查目标制定的是否全面,判断该课时目标能实现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哪些目标。比如“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第一,学习政治课中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哪些民主权利,初步认识政治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及我们的参与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知道他们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学习维护自身政治权利的一些知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模式或参观的方式增强对民主权利的理解。第三,正确认识知识、能力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政治生活、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解决与政治课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树立公民意识。
(二)政治课教科书
新课程下的教科书是“一标多本”,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因而依据学生实际整合教科书与其他教学资源是搞好教学设计的关键。主要环节包括:一是对选用教科书的分析评价。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的重要资源,活动中应认真研究、充分挖掘。要尊重教科书但不唯教科书,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为标准,用审视的眼光选择教科书内容。二是对其他版本教科书中相关教学内容的分析评价,教师应熟悉多套教科书,汲取各套教科书的优点,重组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三是对其他教学资源(如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的分析评价。特别注重联系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四是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其知识的重要性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政治课教科书体现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考虑教师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为政治课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线索。根据教科书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在教科书所处的位置及前后内容的联系。比如,教科书中与“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的知识点为:民主权利的内容、民主选举的方式、民主监督的途径、民主决策行使和结果,难度不大,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为我国政权的性质目前在我国不是热点问题,而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现象是以后我国政治发展所着力强调和要求的。
新教科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淡化知识体系设计,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避免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个人的独白或知识点的解释、记忆过程。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对教科书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而不是知识点的解释。如“公民的政治生活”这一节课中,要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实际上增加了与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悬疑性或冲突性问题的设计,争取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用分数加以量化的评价方式就不合时宜;虽然依据教科书,但在设计上也给授课老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创造空间。但是不管怎样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均要认真领会教科书内容选取和编排用意,挖掘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寻找政治课课程标准在教科书中的渗透痕迹,即所谓的“吃透教科书”。
(三)政治课学情
分析学情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可行和层级性做出理智判断。例如“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这一教学目标,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甚至在学习公民政治生活之前就已经具有较强的民主监督意识,这时“体会”改为“增强”就比较恰当。而对生活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这一目标相对较高,这时“体会”改为“体验”或“感受”就比较恰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终点。参照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学情分析通常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展开。“知识”维度的学情分析参照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线索,它显示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但不能显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运用观察、调查、诊断性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能力”维度上,要把握好学生与社会交往能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比如这节课有“模拟听证会”的情景设计。该情景设计不是很复杂,尽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本节课的目标是“形成一项改进……的建议”。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要把握好目标的深浅程度。“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民主权利、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参与与政治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全面了解,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深化这种意识,进而培养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政治发展前途的关心。
三、政治课教学目标优劣的判断
通过对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标准的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就能够详细具体便于操作,也能够知道哪一个教学目标表述得更好,更符合教学的实际和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们就能判断下列教学目标的优劣。
例如:判断下列两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哪一种更合理,并说明原因。
1.使学生懂得我国基本的公民政治生活方面,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
2.通过观察周边的政治生活现象,初步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性;以“假如我是候选人”为题,指导我们班级选举是什么方式的选举,以及这些选举方式的优缺点,从而达到优势互补;通过观看对腐败的治理和人大代表的运作视频,说明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模拟一次听证会,形成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有效性。
显然,第2条教学目标表述更好。因为目标内容比较目标行为实施者是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第1条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隐含着“教师即塑造”的思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上述中第1条教学目标的表述曾被泰勒批评为“把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2]。他指出常见的教学目标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不能具体地指明行为的生活领域,使得提出的目标缺乏可操作性。他提出应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并且“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即在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
第2条教学目标符合豪恩斯坦的教学目标。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豪恩斯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动作和行为领域。豪恩斯坦在其所着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概念架构――对传统分类学的整合》中认为:认知领域第一层次要形成概念、识别、定义;第二层次是领会、转换、释义、推断;第三层次包括应用、澄清、解答;第四层次包括评价、分析、验证;第五层次包括综合、提出假设、实际解答能力。豪恩斯坦的情感领域目标,是以处方性信息和符号性信息为主要输入,以接受、反应、形成价值、信奉与展露个性五个层次为过程[3]。经过学习体验之后,达到有情操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素质”的人,突出了如何使得内在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能够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豪恩斯坦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是以技术性信息和符号性信息为输入,以知觉、模仿、生成、外化与精熟五个层次为过程,经过学习体验之后,达到有胜任力的学习结果,做一个有“体能”的人,即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豪恩斯坦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的新架构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行为领域。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而是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目标的整合,在这一领域中个体的发展具体可分为习得、同化、适应、表现和抱负等五种不同水平,每一种水平又有认知、情感、心理动作的相应类别成分组成。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普通学生到特殊学生或由特殊学生到普通学生,进而达到政治课的学习和教育效果。由此,一个完整的政治课教学目标应包含几个因素: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理动作领域和行为领域。通过这几个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可以得到升华。
第十四课 第三框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第一册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原始社会
第五册文明交往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教案(一)
第一课 第三框 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二课 第二框题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十一课 第一框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依法打击经济犯罪》教案
第十六课 第一框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课堂管理行为
第一册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一)
第四册青少年要有公民意识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教学设计(一)
第七课 第三框题 “防患于未然”
享受学习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教学设计示例
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第十课 第一框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一册生活需要友谊
第一册自我新期待
第一册自我新形象
第五册第四课
第一课第一框题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
《自律的表现》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