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接班人。而思政工作是一项灵魂工程,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文化精神涵养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会议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又离不开人文关怀。另外,美国着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提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关心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致,能扎实有效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实际意义。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以及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深切关怀人的发展及生命,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而目前的大学教育而言,主要追求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时候忽略学生情感问题。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大多数人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如何“管”学生,规范学生行为。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忽略了情感交流、生活关怀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岗位设置的局限性使每位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过多,根本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同学;而专业课老师也将重心放在教授专业知识方面,很少去关注学生生活的问题;并且大学一般实施住校制,父母没办法再像原来一样时刻关注到孩子。种种原因,使很多大学生都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大学生活。甚至脆弱的心灵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或一个行为而破碎。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大学生做出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1.2 家庭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目前大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在读大学之前都是被父母娇惯长大。凡事都有家长替他们操心这使很多大学生活缺乏独立自主性。比如,新生开学,我们常见的情景是父母在帮助孩子办理入学的手续,而孩子只是躲在家长后边。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当今的很多大学生觉得父母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应当,从来不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在开学后,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给饭卡充钱,家长也会打电话给辅导员。这样的事件在一般人看来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归根溯源,这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1.3 大学生自身人文关怀的缺失
新一代的“95后”大学生,长期以来都是被娇惯长大。他们对父母及其他人给予的关怀认为理所应当,不会为父母的付出而感动。长此以往,即便离开父母,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关爱,他们也会不以为然。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将非常恶劣,甚至令整个社会都变得冷漠无情。
而大学生活大多数时候是要和室友或同班同学相处的。有部分同学刚进大学后,由于离开了父母的关爱,而自己也缺乏关怀他人的能力,使得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在这期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但又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轻则是同学间的吵闹,重则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性命。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2.1 人文关怀措施不够完善
从目前大学生管理模式来看,高校的管理方式强制性过高,缺乏人性化管理。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方式是用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处罚,而不是深入了解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也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进行
有效的疏导。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得学生缺乏前进的动力。
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还比较落后。大多时候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这种说教模式使学生失去主动性,让思想政治工作者无法收集到学生真正的思想动态。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因此无法实施人文关怀教育。
2.2 整个社会忽视人文关怀教育
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首先,国家处于法制不健全阶段,不公平竞争,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负面现场层出不穷,使很多大学生思想消极。其次,家庭环境方面大多数95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溺爱中使他们依赖任性、思想脆弱、自制力差。并且家庭离婚率高使很多学生都来自单亲家庭,这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再者,信息时代,各种正反面的网络讯息强烈冲击使很多学生感到迷茫,甚至价值观都会因此改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冷漠,人文关怀缺失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实施。全国高校中,老师强奸学生、学生殴打老师、学生跳楼等负面信息非常多,这些都无疑暴露了当前高校教育中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关怀的途径
伴随这社会高节奏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由此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严重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期间为同学开展人文关爱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而且会创造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
身为高校辅导员,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波动等心理问题,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针对大学生易发的心理问题,有效的结合人文关怀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安定团结,促进校园和谐的重大课题。
3.1 注重大学生心理需求
目前,思政工作者很少从微观层面去关注大学生的发展,使得不能了解其心理上的需求,导致思政工作不能深入人心,更无法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因此,思政工作者应当努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急切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来考虑。另外,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高校“网瘾”现象,贫困生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等都是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只有关注到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思政工作才会更具生命力。 3.2 唤醒大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要唤醒大学生正确的人文关怀意识,首先要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激发他们对关爱的正确认识。
中学课本中有《背影》一文,表达了作者通过一个背影而感受到伟大父爱。作为高校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去激发大学生的关爱意识。比如,在假期我就布置了这样一份家庭作业给同学:让他们拍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的要求是(1)人物是自己的家长。(2)必须是在照片上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的(3)照相的那一瞬间自己有很深的感受。开学后专门针对这些照片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要求学生谈谈照相时的感想。很多同学在讲述自己拍摄照片时都有所醒悟,也意识到应该学会感恩,或者应该学会关怀身边的亲人朋友。
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理解家人。更重要的是唤醒了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这样的活动虽然形式简单,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很好的。
3.3 思政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陶冶灵魂的工作,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和人格健全的人。能够以善、美的崇高价值去塑造人的灵魂,同时要对他人与自身的全面发展给予人文关怀。
拥有人文关怀的思政工作者会具有一种亲和力,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这一点本人也有亲身体会,作为辅导员,我也会有些人文关怀的小举动。比如,我汇总了所带班级每位同学的生日,在生日那一天给他们送上生日卡片。卡片虽小,但都记录了平时我对他们了解的点滴。收到卡片的同学都很感动,很多同学也因此和我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和我的交流也变多了。这对我开展工作非常有利,通过平等交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4 总结
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科学认识和推动现实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在教育中要彰显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这样不仅能塑造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高三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三政治教案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
2016年高一政治上册寒假测试题精编
高三政治教案 用原理理解原理复习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的政党制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寒假作业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高三政治教案: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三政治教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高三政治教案 国家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高一政治第一学期寒假作业本2016
走进文化生活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016高一政治寒假假期百分百作业
高三政治教案 主观题考前复习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高三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备考要点复习
高三政治教案 征收和纳税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2015—2016高一上册政治寒假测试题
高三政治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016年高一上册政治寒假作业试题(附答案)
2016高一寒假上学期政治练习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