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具有切实的重要性,由于现实原因,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存在表达能力、转化能力、推演能力及说服能力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应当在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教育实践、拓宽学习交流平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等主要路径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问题;主要路径
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是联结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展现方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类型包括文件政策性语言、规章制度性语言和生活交往性语言。[1]文件政策性语言是指辅导员将国家和学校文件政策的精神传递给学生时所采用的一种教育语言,具有定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特征。然而,在当前情况中,其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探求其现实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
一、辅导员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重要性
1.畅通交流渠道,完善教育语境的迫切需要。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语境的优良与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密切相关。在一个平等、和睦的教育语境中,辅导员与学生畅所欲言,声情并茂,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势必会显著提升。反之,在紧张、碰撞、冲突的语境中,两者语言不合,交流不畅,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2.实现教学相长,推动师生共同发展的必然需要。辅导员通过完善教育语境,促使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能够为学生所认可,从而在思想交流、心灵沟通中产生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能够融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世界,学生乐意与其成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愿意将学习、生活、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与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世界和心理世界,丰富自身的教育经验,探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了条件。3.形成师友关系,提升教育成效的现实需要。良好的教育语境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条件。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场合,结合具体的教育语境,选择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实现三种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转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利于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存在的问题。其一,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存在用语失真、失当和失全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容易造成师生之间交流不畅,甚至导致沟通隔阂。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宣传党、国家和学校的文件、政策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真实的、全面的、正确的表达文件政策的精神及规章制度的内涵。其二,语言转化能力不强,造成语言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文件政策性语言和规章制度性语言具有结论性、规范性的特征,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排斥和抵御与其对立的思想观念,容易造成语言感染力不足,引起学生反感。生活交往性语言由于随机性和随意性的特征,缺乏约束力和控制力,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严肃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足。辅导员应当把握好说话的场合、时机和语境,提升三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使语言既充满生机活力,又能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其三,语言推演能力不足,缺乏事件发展和精神传递的脉络分析。推演顾名思义即推理演绎之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推演指的是,辅导员以专业性的教育语言为载体,通过对事件发展过程或者文件精神传递进行细致描述,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脉络,明白道理,领会精神的推理演绎过程。与轻易明示结论的表述方式相比,通过推理演绎式的细致描述,更能够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2.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其一,队伍年轻化,教育管理经验欠缺。在当前的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大多数的辅导员是本科毕业生或者研究生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实践,才会得到提高。由于辅导员从事教育实践的时间不长,如何提高其语言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二,专业背景复杂,科学文化知识不足。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看,既要有精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的许多横向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条件,广博的辅助知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有效性。从现实角度而言,由于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相对复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人数占比不高。其三,教育用语公式化,语言表达技巧缺乏。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语言技巧运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当前,辅导员主要是以一种公式化、结论化、粗糙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语言风格要么显得单调、枯燥、缺乏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么缺乏严肃性和说服力,造成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与客体性相契合。主体性是指辅导员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客体性则是指辅导员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对象性。主体性是搞活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客体性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客体性对主体性有制约,是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主体性则是对客体性尊重和展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相契合是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对大学生生活语言和学习语言的适应和契合。只有实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相契合,才能避免主体语言和客体语言的分离,防止运用某种刻板、管教、强势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教育语言统一于和学生相互认可,相互影响,相互平等,合作探讨的语境中,在语言交流,思想沟通,观念矫正的教育过程中达成共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2.描述性和结论性相统一。描述性是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现象描述中寻求价值答案的语言表达方式。结论性是指辅导员使用肯定式或者否定式的语势,采用结论明示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方式。当代学生的思想具有主体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其求知心理和好奇意识明显增强,会对文件政策传递的精神,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产生不解和疑问,辅导员应当依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疑问和不解,实现描述性和结论性的结合,只有实现两者的统一,才能提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目的性和针对性,将文献精神和规章意识入脑、入心。3.主见性和正视性相融合。主见性是指辅导员对于路线方针、文献精神、热门事件和时事政治等具有自身独到的价值观点和价值判断。正视性是指辅导员在坚定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上,正视学生反映的敏感性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面对文件政策、规章制度及学生反映的问题,当前多数辅导员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话语缺席的状态,容易让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面对教育。在沟通过程中,符号的交流不只是讯息的交换,更重要的是语言使用者的财富和权威象征性的比较。[3]辅导员应当依靠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独到的见解,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身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判断,做到主见性和正视性的融合。4.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相衬托。意识形态性是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到意识形态问题时,需要澄清价值观念,维护和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自觉成为党的口舌和战士。非意识形态性是指辅导员在无关意识形态的教育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引导。在运用文件政策性语言时,必须体现意识形态性,在解读和交流国际时事政治时,应当澄清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的。
四、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问题的路径
1.加强教育管理实践,提升语言综合能力。实践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纽带,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产生作用,同时,主体通过实践实现客体主体化,加强教育管理实践是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问题的根本路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和学生所认可的教育语言是一对矛盾,实现这一矛盾相互融合的条件是构建主客体沟通交流相适的语境,提高语言表达、转化、推演、说教能力,实现主客体语言相契合。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教育管理实践,积累教育经验,提升语言能力。2.拓宽学习交流平台,弥补语言后天不足。辅导员应该拓宽与学生、校内外同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学习交流平台。扎根于学生队伍,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明确自身语言问题,从学生语言中汲取教育营养;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教育管理经验,完善语言表达体系,提升语言魅力,避免不良表达倾向的出现;增进与专业教师的沟通,掌握一些复杂问题简化、抽象理论通俗化的表述方式,提升理论教育水平,使自身语言具备说服力、吸引力和灵活性。3.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言运用素质。教育者的素质越高,就越能准确把握和代表社会要求,承担起输送社会要求的神圣职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组织者,并取得教育实效。[4]辅导员既要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辅助,形成T型知识结构。一方面运用专业知识,深化语言表达的深度,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的问题。另一方面,运用辅助知识,拓展语言广度,提升语言能力,展现语言魅力,增强教育的效果。4.掌握表达技巧,增强教育语言魅力。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思想交流,心理沟通的媒介,掌握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艺术,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保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能够突破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心理界限,在心灵上产生共振,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视辅导员为亲人或者朋友。辅导员在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时,要掌握真、准、趣的语言表达技巧。真即语言饱含真情,做到真实,不虚伪,不妄作,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具有严肃性,严谨性的特征,但是也应当包含情感。准即语言的应用要因人,因时而异,找准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掌握说话场合,实现三种教育语言的自由转化和切换。在交谈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诱导,做到叙经历、谈感受、树观点、辨事件、化情理的统一,做到良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趣即语言的幽默风趣,在严肃深刻的谈话氛围中运用幽默风趣的生活用语和网络用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营造轻松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笑声之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建义.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3-124.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70.
[3]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98.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12.
作者:蔡华富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1
生存的空间教案1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2
隐私受保护导学案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题
保护智力成果检测题
生存的空间教案2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检测题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4
生活的必需教案2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27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2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5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三次单元检测试题
中国的声音同步测试题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10月月考调研检测题1
有肩就得挑担子教案
伟大的基本路线检测题
承诺的分量教案
中国的道路同步测试题
科教兴国教案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25
伸出你的手同步测试题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1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次单元测试试题
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检测试题
依法治国同步测试题
| 不限 | 
| 政治教案 | 
| 政治课件 | 
| 政治试题 | 
| 不限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 
| 发布时间 |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