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逻辑,大致经历了从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这一过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从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应是我们关切与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应当在人学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价值关联,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的也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本身蕴涵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哪些内在要求和一般逻辑,即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社会哲学范式;人学范式;人本价值;以人为本
人类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同时又创造着价值世界。人是在价值世界中,或是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发展性地成长和完善。人作为价值性的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在于价值探索、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人类价值世界的建立和对超越性存在的追求,把人提高到真正主体的地位。当代世界处在诸种矛盾之中的人,也在不断地寻求在社会发展中自身得到全面发展的道路和价值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和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创造价值的目的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类价值追求的重要方面,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根基和客观依据。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逻辑,大致经历了从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这一过程。目前人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挖掘和发展的空间。
一、从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演进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石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它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立场和方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认知层次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方面要有比较统一的认识立场,这是学科成熟的表现。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史短暂且缺乏直接国际借鉴等诸多原因,作为学科基本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却是一个目前研究者几乎都感到棘手的问题,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够自称并同时被大家公认已经毫无异议地找到了答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中的许多重大差异与分歧,往往都是由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存在的分歧所导致。从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灵魂和方向,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效果和发展,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目标确定、内容选取、方法选择、效果评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行动逻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在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自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以来,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三十多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中既有理论共识,也有理论冲突与争鸣。众所周知,理论研究成果的分殊往往依赖于研究范式的各异。范式这一概念是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是指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等。可以认为,研究范式即是思考问题的理论前提和基本方向,它决定着理论建构的基本框架。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价值世界和精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范式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代对人的认识的发展态势和社会的文明进化程度,也反映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逻辑,大致经历了从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这一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范式的逻辑发展轨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普遍性存在的现实基础。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般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社会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社会哲学的研究视野[1](P89),或者称为社会哲学范式[2]。社会哲学范式发轫于革命战争时期,大致延续至上个世纪末。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必然发生重大转换。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社会成员在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发生重大调整、人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充分显示的新时代,在人类的数字化生存时代,需要用新的范式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3]人学研究范式肇始于21世纪初,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直接促成的。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4](P294)这一论述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人学意蕴,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维方式。伴随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人学范式的转换逐渐走向明朗和自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范式也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逻辑。也就是说,在较长时间内,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主要是在社会哲学范式下来认识和把握的;而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其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开始由社会取向逐渐向人本取向过渡[5](P137)。纵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范式的逻辑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哲学范式还是人学范式,都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整体框架和话语体系,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哲学范式侧重强调社会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进行研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或者说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普遍价值导向来阐述人类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起源、发展类型以及社会历史作用,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实体地位得以确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得到承认,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运行中不再仅仅服从于政治需要,而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这对于纠正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和无用论两种错误认识和实践倾向,都是十分必要的。概而言之,社会哲学范式侧重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适性的一面,并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必然性。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社会哲学范式是由革命战争时期夺取政权这一中心任务决定的,这种研究范式的出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哲学范式建构的理论体系始终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并不像某些人指责的那样是无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学的空场。比如,毛泽东注重党和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无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关注,只不过囿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理论体系更加侧重于阐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总之,社会哲学范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所以,我们不能抛开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科学认识,不能割断历史[6]。但是,社会哲学范式侧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联系,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但未深入探讨人的存在和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无视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的价值,则无法真正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联。正是基于这种研究所提供的理论发掘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向这一命题应运而生。人学范式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很显然,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改革、创新、拓展、深化,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全面深化中实现超越[7]。人学范式在社会哲学范式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关联。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中所谓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辨析。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很多学者便认为其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唯社会需要与唯个人需要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对立与冲突,并把对立与冲突的根源归之为研究者的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的对立;提出要克服这两种错误的或片面的研究取向,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以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非常普遍的一种看法,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度分析。很明显,这里所谓的社会取向所指的就是社会哲学范式。需要厘清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存在着与社会取向截然对立的个人取向的研究范式?首先,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几乎看不到个人取向这样直接的表达,可以说这是一个被冠之的称谓。其次,从个人取向提出的语境来看,所谓的个人取向也只是针对社会哲学范式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研究、个体价值研究不足的研究现状而提出的,强调现实的个人是社会主体的基本存在形态,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基础。可见,研究者并非忽视或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只是更加强调个体价值的实现之于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个人取向实际上就是人学范式。其三,个人取向中的个人是现实的个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孤立的、单子式的个人,这就说明个人取向的研究也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预设的,是以实现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要求为前提的。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8](P710)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促进个人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认同,使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制度安排得到普遍认同,以形成持久的利益认同精神支柱和社会心理基础。综上可以认为,个人取向的称谓是对人学范式的某种误读,所谓的个人取向以及其与社会取向的对立是个伪命题。特别需要澄清的是,严格说来,研究范式实际上并不能等同于研究取向,并不代表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正如个体心理学立足人的个体心理进行研究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社会心理。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个体视角冠之于个人取向,无疑是将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等同于了研究者的价值偏好,这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在厘清这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把社会取向与所谓的个人取向截然对立的原因归之于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的对立也是有失公允的。众所周知,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是西方学者在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社会主体主义和原子个人主义两种相互对峙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进路。前者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个人只是实现社会目的的手段。后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不过是个人的集合体,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关涉及的是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的历史观与思维方式,而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实际上是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不同侧重点而已。相同理论框架下两种研究范式之不同侧重,与两种本位观之对立冲突,差之千里。另外,从学术共同体的成长和研究者的素质来看,经过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浸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基本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础的共识,不大可能还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个最基本的历史观问题上存在如此重大的分歧。因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套用西方学者在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问题上的对立与冲突,否则将会否定或遮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二、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基本向度
作为对社会哲学范式的超越以及在其基础上的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从总体上说,研究者一般是按照社会主体的分类,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这两个层面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9](P134)。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终结,人学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挖掘和发展的空间。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从总体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始终应是我们关切与思考的问题,这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与立足点。1.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与价值产生的根源及本质相契合。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是相互映照、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方面,是社会价值产生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视野中,人才是终极目的,人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维护、发展、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都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显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趋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0](P137)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应当在人学范式的基础上,立足于人这个社会主体,进一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价值关联,发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的也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本身蕴涵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哪些内在要求和一般逻辑,即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所谓人本价值,即是说,相对于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所具有的价值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前提性。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这与价值产生的根源以及本质相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产生于人与对象物的关系,人是一切事物的价值主体和价值世界生成的主体性根据,也是价值归属的对象。人在处理客体与人的关系时,价值始终是指向人的,价值对于人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绝对超越的指向意义。[11](P1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首先也是指向人的,人本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2.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作为时代精神总结和升华的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近年来研究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这些研究涉及的主要观点,是把以人为本看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原则。但目前学术界更多地关注了以人为本原则在实践层面的落实,还尚未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高度,探讨以人为本何以能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没有从世界观和本体论的高度对以人为本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层细致的解读,还没有真正触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价值基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何以能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如果我们把以人为本仅仅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种策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而不是从世界观和本体论的高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的价值与意义,这就大大降低了以人为本作为世界观和本体论的理论品格和意蕴。事实上,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方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的内在要求。那么,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的高度,研究以人为本何以能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基础,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进而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的具体实现路径,便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8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8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20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9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2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21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3
美国的三权分立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5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6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4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7
英国的君主和立宪制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7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
美国的联邦制教案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6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22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5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6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4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5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31
2016届高考政治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22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4
2016届高考政治第一轮知识点总结讲义12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