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初探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思想受到经济及网络环境的强烈冲击,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必须加大思政教育力度,引导和规范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让高校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点阐述了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确定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及教育体系,明确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是思政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有利于各阶段思政教育的对接。
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整个学生时代,大学思政教育很多内容与中学思政教育内容相通,甚至有所重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活动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有利于明确大学思政教育与其他阶段思政教育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大学思政教育体系。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大学生思想及心理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精神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学生的发展而转变教育手段,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将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是大学思政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新时期,传统的思政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高校思政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优化思政教育模式,完善教学体系。
(一)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充当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大学思政教育互联网化。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并且网上资料存储空间大、检索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们分享课件,推荐书籍、刊物,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充分利用师生的碎片时间,营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让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知识漏洞,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学习仍然是学习的重点,而思政理论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成为高校思政教师头疼的问题。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情,帮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现代大学生主要由90后学生组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很多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并且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存在偏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在很多学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新时期大学思政教师必须总结上述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转变说教的形式教条主义,把教学变得更加日常化,打造社会实践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框架,以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等精神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增强自信,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并引导学生从细处着眼,从点滴做起。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端正思想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三)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及说教形式为主,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对大学生思想规律的深入研究分析,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向及重点把握不准。近年来,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林森浩,大学生恶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大学思想教育。面对这一社会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结合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自身情况,对家庭有困难和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给做到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引导,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类社交软件建立心理咨询平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排解,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第三,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解决大学生最切身的利益关切。总之,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2]许雪冬,李忠君.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之我见[J].金田,2013(03).
[3]羿争.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6(09).
第二篇: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要:
社会手机媒体高速发展,微信在当代大学生中受到了广泛青睐。微信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对其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些道德规范、思想观点等对其成员进行针对性的、计划性的影响,培养其与社会要求相契合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十分重要。一方面,高校是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公民的主要阵地,关系着全社会的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观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此时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微信时代下,只有在工作中善于运用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才能与学生心理需求相符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都采取课堂授课教育(如思想政治课)、面对面谈话交心,或者发放纸质文件,抑或是班干部班级动态管理等相对封闭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模式,是一种有些不合时宜的模式,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而今,微信的风行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渐多、种类繁杂、内容丰富,以及微信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呈现出多维的、发散的新态势,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指向难以聚焦,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二)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
微信拓展了学生的沟通平台,也给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造成困难。大学生是微信信息的发布者和获取者,多元的信息传播及获取方式,使微信在传播信息方面更迅速、更直观、更鲜活。而且存在相当一部分人拥有那种感觉来自于民众非官方信息比官方信息更可靠的扭曲心理,使他们更为乐意接受来自微信里的信息。微信上病毒式传播将导致高校网络舆情的传统监控效果下降。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自身素质的考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就是高校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需要面对很多人,处理很多复杂的事,一般一个辅导员需要负责几百名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几个、十几个班级都有可能。因此,辅导员应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所有学生整体的新态势。微信时代不仅考验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工作模式,同时也对大学辅导员新形势下是否具有利用新平台开展和创新工作模式的能力带来了挑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媒体形式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工作新平台,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充分利用微信这个时代的工具,开展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活动。通过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信息,建立院系公共群、院系内兴趣爱好生活群等方式,在微信上推广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运用微信平台征求民意,根据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利用朋友圈把握学生心理、舆情新动态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各异,有些又极具个性,他们外表开放、大方,内心脆弱、孤独。于是他们往往喜欢通过微信状态来呈现自己。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只言片语,语言现象都是因内心本质而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其把握学生心理活动状况,及时监督和调控,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而保证当代大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才。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用微信的素质和能力
毛泽东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2]。微信的广泛使用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其要求高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加强其培训力度。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思想过硬是工作过硬的基础,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去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前提是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过关。其次,媒介技术提升。一方面教育者应该虚心向受教育者请教,受教育者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要远强于教育者;另一方面高校应针对性开展微信使用技能的相关培训。最后,研究能力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也应结合实际,善于发现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三、结语
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朋友圈把握学生动态,提升思政教育队伍微信使用技能,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田仲金.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1.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是知识高度网络化时代,是将互联网作为核心引擎推动社会创新的时代。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都各自形成了互联网的新业态,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逐步兴起,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本着平等、民主、创新的理念通过网络高效率地开展工作。
第一,创新高校教育方式,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对大学生们的监管和引导显得更加重要。以微博、微信、QQ群等为手段,设立学校官方的公共账号,将教育与互联网融合起来,通过官方微信、微博、QQ群转发正面声音,特别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贴合度较高的文章,引发他们的高关注度,引导他们对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与分析,获取第一手数据,及时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动态;设立学校官方公共账号,通过在学校的微博、微信、QQ空间上撰写、转发弘扬正能量的文章并与他们互动,共同讨论问题。线上开设专题讨论版块,线下开设全校性时事热点评析选修课程,计入个人学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选修课程。在课堂上选任德才兼备的老师进行讲解,把握德育教育时机,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分析使大学生们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培养他们冷静理性的思维方式,达到德育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形成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局面。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们免费提供实验室,配备计算机和简单的实验设备,让创新不再只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人人可以创新,将掌握先进知识和拥有创造力的大学生们引入创新创业的环境中。
第二,改变高校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提升网络教育手段。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正面的信息能够激发人们的正能量,负面的信息也能扩大负面影响。高校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和高校的心理老师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个人微信、微博与班级学生互动。根据对某高校100名男同学、100名女同学的问卷调研和部分辅导员的走访中发现,男生较女生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女生虽然比较稳定但心理较男生更加脆弱,因此一线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区别具体情况,在利用网络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准备充分的面对面的教育。改变以往偏重学习成绩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班级活动,鼓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强化身体素质。通过调研,互联网时代女生身体健康受影响高于男生,这是由于大多数男性较女性更加活跃的特性。我们往往能看到学校操场上绝大多的都是男同学在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女同学的身影较少。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线工作者利用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将他们从室内引导至室外,主动参与活动,在娱乐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第三,互联网+教育模式要加入学生家长一方,形成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三方共同主导的模式。
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结合教育的良性环境。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多,更多的问题就会反映在与同学、与老师、与朋友的相处上。通过对某高校7个专业三年级大学生的调研发现,出现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与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或者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者是因为在中小学阶段的特殊经历,这些因素是他们内心的秘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负面情绪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疏导,他们很少主动去与老师、家长沟通,大多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因此,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利用工作之余,通过互联网与学校进行对话,将子女在家庭或者中小学阶段的特殊经历讲述给老师,老师也应对这些信息进行保密,以免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沟通,将问题逐渐明朗化,找到突破点,疏导特殊学生的内心压力和不良情绪,教育大家在快速、复杂的新网络时代下能够明辨是非,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四篇: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互联网一直在发展,并且凭借着它迅速的传播力强力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这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传统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具有时代意识强、责任意识弱,主体意识强、道德自律弱的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微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在一步步发展,互联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应该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等方面的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针对性,增强吸引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微时代网络已经从一个信息传递工具转变成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更为普遍,所以,网络对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深远。
1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序运作的系统,互联网作为科技的产物,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环境中开展,主要以社会实践等途径完成,教育主客体之间联系往往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且二者关系比较密切,然而在微时代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重挑战,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而且在网上发言没有道德约束,信息缺乏审核机制,学生的价值观面临严重挑战。另一方面,现实与虚拟世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二者的交替中,大学生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习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显著。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提出了挑战,在科技发达的微时代,各大高校工作的部门载体一步步增多,而且网上工作平台也在一步一步发展,如校园网、广播、校报、班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等,只有学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譬如,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们依靠网络进行交流,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建者,大学生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丝毫不受约束,而各种千奇百怪的现象不断地刺激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教育效果。在此情况下,高校必须构建微博平台,开展个性化的引导,为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到正确的轨道上而努力。
2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
虚实结合原则,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虚拟空间,而且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并且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是虚拟网络并不是现实,所以,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挑战。此时刻,学校应该虚实结合在网络教育中以现实为基础,一方面,所有现实教育都可以借助网络虚拟环境实现,另一方面,虚拟毕竟是为现实服务的,在进行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切记要以现实环境为基础。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有效互动,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交互主题原则,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高校政治教育代表了社会的教育要求,应该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先进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应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共同成为文化思想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网络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积极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的观念,从而达到受教育者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教育目的。渗透引导原则,大学生的网络活动十分活跃,高校作为组织者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网络活动中,通过网络传播,将正确的思想渗透进去,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有所启示。一方面,高校要以自我网络发展为核心进行思想的渗透,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大学生活跃的各种媒体,将不同的网络形式组合起来,并将思想政治渗透其中,带给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3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责任,其根本目标同样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发展迅速的微时代创新出各种方法,并有效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生活,思想教育面向的是人,而且这些都适用于现实中社会的交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人类的生活。高校应该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统一,发布一些社会中正能量的生活实例,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善于挖掘各种网络问题,现实问题的思想背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高校应该建立起健全的领导机制,以大学生成才为教育目标,积极研究微时代发展以来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从而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并将微博内容分为不同的版块,例如社会,家庭,学校,构建育人微博教育平台。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开通微博,微博内容以校内事物为主,强化分层,分类的理念,利用微博平台开通各类服务站点,用正面的观念引导微博舆论,做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倡导者和代言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力量,高校应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团体的力量,从而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团体力量,就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微时代的各种先进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网络教育必须优化教育结构,学校应该着力培养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并且高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既具有高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进步,逐步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1):56-58.
[2]耿丽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46-47.
[3]余佳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人民论坛,2014,(1):56-58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校当前最重要的时代课题之一。开展中国梦教育,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条件,提高高校教师对中国梦的领悟和传播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以校内各种媒介为手段,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高校大学生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也会使其在今后就业时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因此,将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路径
时代变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之进行创新。中国梦的内涵不仅与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内容相符,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思想及理念。中国梦的融入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弘扬了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确保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手段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需要通过人民的力量实现。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所以,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手段。只有让其意识到中国梦在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条件,提高高校教师对中国梦的领悟和传播能力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成长方向。为教师提供中国梦相关知识的培训机会,鼓励其参加专题培训交流、讲座报告和定期与学生交流等,能够使其进一步领会中国梦和践行中国梦,促进他们言传身教,把中国梦教育知识运用在课堂实践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下,使学生增强对中国梦的认知,并在行动中予以执行[1]。
(二)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利用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使实现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2]。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借鉴、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如可以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时政、热点新闻、重大事件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中体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宣传中国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树立个人理想。
(三)以校园媒介为桥梁,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媒介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应在中国梦宣传中充分利用,使学生在中国梦的信息舆论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主动认知、学习、践行中国梦,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如借助校园广播和校园报等形式,学校可以每天为学生传递一些与中国梦有关的新闻、活动、事迹、文章等。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建立相关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互动平台,教师借助平台与学生加强交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梦,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责任。
(四)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升华中国梦宣传教育
第一,以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以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梦的深刻影响。因而,学校应注重活动的科学策划,根据学校条件及学生喜爱程度,组织开展中国梦摄影大赛、征文大赛、主题表演等,将中国梦渗透在校园文化中[3]。第二,以社会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不断拓展视野和思维,最终成长为真正的中国梦的主动践行者。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如参观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大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拉近其与党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坚定其信念及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三、结语
中国梦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是国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义务。因此,壮大师资队伍、改革思政课堂、借助校园媒介、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有利于让大学生感受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魅力,从而铭记使命、升华理想、勇担责任。
参考文献:
[1]肖通.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8-79.
[2]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56-57.
[3]李世辉,陈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4-35.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的研究
微信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利用微信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正在被更多的教育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挑战,分析得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即: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对微信信息的分辨能力;积极构建课堂教学与课下教育相联动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育人环境。
关键词
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信这一软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普遍使用。由于微信的便捷性以及资费低等特性,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微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沟通,也可以实现多人的集体互动,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过微信内容中有积极向上的消息,也不乏有低俗的内容。如何能够利用好微信这把双刃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了价值观教育内容与载体
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方式及内容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价值观教育效果欠佳。而微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教育信息的高效传递,给大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贴近日常生活,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教师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与课后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制作5-10分钟的微课程发布在朋友圈让学生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还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二)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微信由于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实在很多重大事件背后都隐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生在掌握时事信息的同时其思想意识也可以得到提升。比如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说明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失败,揭示了金融危机的根源源自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国际性的盛会,其中一项口号是低碳世博,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利于培养一种低碳的价值理念,对于以后低碳环保的生活态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世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而且通过举办这次盛会,增强了民族情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贵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有很多赛场都设在高校,这无疑也一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尊重,民族交流,民族沟通,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这种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合作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内容经过教师处理都可以及时的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得教育信息,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思政课堂上进行讲解,理论性偏强,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脑、入心。而高校可以依托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信信息的传播具有及时性,不会被时间和地域所限制,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在手机终端进行点击阅读或观看微视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制作和剪辑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中国梦的微视频,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供大学生观看,如果受众观看过后认为很有价值,他们也可以点击分享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使得受众在人数和范围上有所提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
由于微信信息发布的门槛低,各种思潮的内容相互碰撞,这些信息中不乏色情、盗窃、枪杀、诈骗以及一些谣言或者恶意诽谤等信息,西方一些国家在网上进行的政治、文化殖民扩张,淡化社会主义青年的民族意识,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就借此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崩溃论等思想,这些多元化的思想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据有关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大学生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于大学生对于信息缺乏独立的思考、是非辨别能力有待提高,极易被一些负面的消息所误导,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观念,这样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当前时代的飞快发展,微信在大学生当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但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不能熟练地运用微信,有的老师甚至还默守陈规,没有开通微信,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一些教师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利用微信这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极大地浪费了资源。有些教师在微信群中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能及时地把问题加以解决,不能够分辨一些真假信息,甚至还要分享,让更多的人受到影响。在信息化社会,新的教育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首先要转变观念,要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其次,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熟练应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关的信息化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并掌握微信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微信中大量的信息具备较高的辨析能力。教师要通过微信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状态,及时消除大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与隐患,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大量的心血。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对微信信息的分辨能力
微信的使用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微信中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当前有些人利用微信进行犯罪,实施诈骗,有些大学生因为钱财被骗压力过大而导致自杀。高校要为大学生开设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大学生预防网络诈骗意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将个人信息发布出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高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网上所发布的消息自己要能够去伪存真,不要轻易相信谣言,对于社会主义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构建课堂教学与课下教育相联动的教学模式
虽然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效果,但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堂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而有些同学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甚至不敢当面与老师进行交流,他们更喜欢通过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相联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高校教师要关注大学生微信状态,深入大学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布置相关的作业,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提交电子版作业,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上课相关内容录制微视频并上传至微信平台,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当前的时事热点或热门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发送语音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陈述正确引导大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较易于接受的。
(四)积极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育人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育人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微信平台上要积极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树立典型事例,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学院微信平台要派专人负责,将学院新闻即时发布在微信平台上,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的状况,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载体,国家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网络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微信运营商也要加强微信信息监管,及时将违规信息进行处理,并责成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在新形势下,新的通讯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只有依靠全体教育者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找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方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7.
[2]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邵璀菊.微信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冲击与应对.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4]于安龙.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5]张秋生.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黑龙江教育.2016(7-8).
[6]赵昕.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第七篇: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随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也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以及进行一系列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微博上的很多不良言论却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这给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微博的内涵以及微博的特征,分析了当今微博使用的现状,提出了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应用途径,讨论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关键词: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分析研究
一、微博的内涵
微博是一个用于用户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不仅是高资讯、高流动时代的产物,还是互联网时代深入人心的网络产物。用户可以利用一些闲散的时间,通过PC、手机等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发布和更新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流和共享。
二、微博的特征
(一)微博传播速度具有即时性。传统的传播方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信息的发布以及反馈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然而,微博的传播速度却具有显著的即时性,微博不仅使用起来简单便捷,而且可以随时随处就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些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可以使人们及时了解大量事件的进展情况,克服了传统媒介传播的滞后性。
(二)微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由于微博能够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而且具有便捷登录的特点,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也可以将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保证微博内容具有丰富性,这使得当今很多人都在使用微博。
(三)微博传播方式具有广泛参与性。微博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它要求信息传播者主动参与传播链条,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关注他人的相关活动,更好地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浅显到深入的转换。另外,与手机相比,微博的传播方式不只是点对点的单一传播,而是具有从点到面,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特点,进而促使微博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新的传播革命的热潮。
三、当今微博使用的现状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与外界进行着广泛的交流。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多数学生都在利用手机上网,通过微博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现如今已经全方位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将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微博的现状。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微博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在大学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目前学生工作者的微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由于受时代和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他们往往比较喜欢传统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这种新型传播教育的方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约68%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的微博,但是这些人开通微博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亲戚朋友以及时事新闻,而不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微博,这也可以看出微博现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区。
四、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应用途径
(一)利用微博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微博是一种沟通性和互动性很强的交流平台,它能过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帮助师生之间进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通过微博这个交流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更加平等的身份与教师进行对话,有利于打破师生之间的心理界限。
(二)利用微博发现大学生新的思想动态。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辅导员务必要做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进而使学生感知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使他具有较强的社会存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博具有全天候传播信息的特点,操作简单快捷,学生们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动态。
(三)利用微博进行舆论监测和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微博的形式、内容、舆论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学生工作者的微博要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工作者在微博中发表的言论和内容要做到遵纪守法,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这些都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堆积在网络中,很容易使微博信息遭受污染。另外,大学生分辨真假信息的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们正处于特殊的年龄段,这使他们渴望追求有新异的事物,这也使得很多不良的信息侵蚀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削弱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更好地做到了交流的自主性和自由行,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六、总结
总而言之,微博既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要合理利用微博,就一定会提高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永海,陈哲.微博式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强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2]郭静虹.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3]吴春岩.基于微博应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分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第八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账号研究
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课余活动、人际交流,甚至价值观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信公众账号具有的方便快捷、平等性、互动性等优点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思政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微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微信公众账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机APP的不断推陈出新,以网络和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新媒体应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微信是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平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自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以来,到2013年1月15日微信的用户规模已经突破3亿。随着微信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工具之一。如何有效占领和有效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这一全新的自媒体阵地,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为高校思政教育及管理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微信公众账号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任何技术都逐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过程。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工具,以其独有的便利、快捷等特性,被高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渠道。有效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这一社交媒介工具,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念与大学生的思想、信念达到最佳的契合点,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其行为和思想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反应着他们自身的各种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唯有走入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政工作。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微信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他们展示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通过朋友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所思所想,进而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个性化和生活化,从而对学生进行隐性和持续的引导。
(二)微信的开放性拓展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平台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各类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交流沟通方式层出不穷,BBS论坛、百度贴吧、微信、QQ等社交媒体正不断占领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阵地。微信作为当前对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自媒体沟通方式,对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塑造有着强大的作用力。基于此,微信公众账号可以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信息,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可以包括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等多种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仅仅停留于上课的45分钟时间,延长了教育时间,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围绕学校当前的主题教育、团学活动、心理健康等话题展开研讨,也可以围绕最新的时事政策和社会热点来及时详细解释国家的政治经济运行状况,发布具有正能量的校园和社会中的先进个人事迹,突破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节约了时间和物力成本,实现了即时传递,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微信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微信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沟通形式,交流人群的性别、身份、外貌等关键信息被遮蔽,这种虚拟交流环境缩小了人际间的心理隔阂和防范心理。虽然大学生自身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能够通过各种工具解决问题,但仍存在许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思想困惑和难题,此时可以利用虚拟的微信与思政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图片、文字或语音,甚至视频的形式进行互动,使得哪些羞于表达的问题和内心深处的苦闷、迷茫以及困惑等负面情绪倾诉出来,缓解身心压力,直接或间接的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实践行为。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虚拟沟通环境中,思政教育者更能对其进行隐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而且有效拉近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微信公众账号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高校对微信公众账号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众多高校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并不多,即使开通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内容大多是学校要闻、讲座通知、会议公告等,相当于浓缩版的校园网,直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较少。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微信对大学生成长带来巨大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开通了关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微信公众账号,也配置相应了的资源,但就其推送内容而看,主要聚焦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诸如道德模范、学习标兵、先进事迹以及信息通知等方面,对于困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心理障碍、情感困惑、职业生涯规划、学业问题等内容偏少,且缺乏系统性。由此可见,高校对于微信公众平台定位存在偏差,更是反应出其对微信进行思政教育存在种种顾虑和不自信。面对缺乏有价值信息的思政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大学生自然对此缺乏兴趣,也就不会产生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反馈。
(二)高校缺乏对微信环境的掌控和引导能力
就实际情况而言,高校对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影响力和作用仍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也没有掌握娴熟的使用微信的技巧,探讨的内容和形式与传统的媒体交流没有太大的区分度,与粉丝也缺乏积极的互动,难以活泼、生动的展开讨论和解答。此外,高校微信公众账号普遍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对于如何推广微信公众账号显得无所适从,即使发出了广而告之,也因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而遭到学生的忽视。一般来说,受到广泛关注且有较大影响你的微信公众账号,其在经营上都非常的精致,有特色。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不仅重视微信内容的丰富、多面,在其呈现形式上也要丰富多样,须将话题设置、图片、视频、音频以及表情符号等因素有效结合,从而在微信的平台上形成全媒体的集合。大学生相较于其他用户群有着不同的特殊喜好,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其关注的热点话题,投其所好,应运用符合他们喜爱的展现形式,从而掌控和引导思政教育工作的隐性或显性的开展,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三)大学生在微信公众账号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
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不仅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随着微信及微信公众账号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微信既成了大学生的信息圈、舆论圈,也打开了大学生的交际圈。应该说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本身的要求,也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其成效却差强人意。其原因依然是在微信公众账号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作为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交流平台,微信打破了教育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壁垒,学生也许卸下了心理负担,愿意在微信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然而教育工作者往往不能转变角色,仍旧树立着发号施令的权威,给人无形的压迫感和距离感。话语权的丧失,挫伤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也阻碍着基于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利用微信公众账号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对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广给予必要政策和技术保障
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手段,为有效推进微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在人力、物力以及制度上必须给予必要的保障,这是发挥微信思政教育功能的基础条件。
1.积极鼓励各思政教育部门或思政工作者根据部门特点或专业特长,开通如学工微信公众账号、心理咨询微信公众账号等公众账号。
2.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更新微信内容,根据其内容、阅读量、点赞量等相关指标,开展十佳微信、微信达人等评优评奖活动,对开展微信的部门和教育者给予奖励和足够的支持。
3.高校应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宣传,各部门可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职能性质,多层面、广角度的推广思政教育微信平台,可以采取有奖阅读、多形式的评比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经常关注微信公众账号。
(二)加强教育和引导,建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工具,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其内容和其他媒介一样,难免鱼龙混杂。高校各部门应通过微信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和思想动态,进行必要的监控,有必要建立一支由思政教育者和学生骨干组成的监控队伍,加强对大学生微信的监控,尤其是对有特殊倾向的大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通,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在规范学生运用微信的同时,加强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和正确的使用观。高校可通过举办专项的微信使用知识讲座、微信受骗案例分析等措施以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和网络虚拟人物的辨识度,提高警惕心。
(三)以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公众号的吸引力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介的优点和特性,大学生使用主要用于记录生活、学习交友以及了解社会热点,其功能日益趋向生活化。思政工作者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育就必须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开展隐性化教育,利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和关心的热点,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朴实的言语和平等对话的语气,采用他们喜欢的呈现形式来吸引其关注和参与,不断增强微信内容丰富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实现教育目标。QQ、微信等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相互间的沟通联系、信息获取以及行为方式。这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唯有迎难而上,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努力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和规律,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利用微信及微信公众账号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网易手机.微信团队宣布注册用户数目突破3亿大关.
[2][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2000(3).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4]马振贵.微信:超越短信和IM的存在.软件工程师.2012(1).
[5]党吴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东南传播.2012(7).
第九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环境优化的必要性和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然而由于时代原因还有高校自身原因,高校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都是积极影响。最后根据高校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因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发挥积极影响,防止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优化的必要性
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方面,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解方式。正是由于环境在语义上存在着environment和situation两个涵义,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使用该概念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语义上的分歧。一种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即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种看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创设的教育情景。[1]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外交流频繁,信息时代到来,这些客观事实对高校的制度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制度建设主要面临着两个个方面的问题:制度安排滞后、制度运行低效。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制度建设的瓶颈。
1.制度安排滞后与制度运行低效
高校现行的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没有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制度发展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评估制度单一化、模式化,对学生的培养是单向人培养的模式。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逐渐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人自身的发展有了丰富而又全面的规划,追求素质教育。高校简单功利的评估制度与大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校管理制度上,缺乏民主意识,个人独断作风在高校非常流行,与现代社会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相容。
2.校园里的金钱崇拜思想占据了了精神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人们的人格培育和道德境界提升,让人们超越人的自然本性和狭隘的个人功利层面的追求,具体就表现在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层面的教育。但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兴起,西方价值观腐蚀,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没落,各种因素,使得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产生金钱崇拜的思想,进而挤压了人们精神层次的追求。原本是象牙塔的高校也不能免俗,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也把社会层面、世俗层面的思想带进了大学校园文化中。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在高校的环境下,原本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的人性档次,但是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和精神追求上也被社会流行的拜金主义所遮蔽。高校的文化环境出现拜金主义思潮文化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由是因为急功近利的高校环境有利于拜金主义思想的渗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从高校制度环境优化和文化环境优化两个方面进行。
1.优化高校的制度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高校制度环境的优化,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高校建立民主管理制度高校制度安排落后,究其根源在于制度不民主。学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落实校务公开,使校务公开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比如学校在建立评估机制的时候,应该听取学生的心声,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期望和对自我认可的形式,学校评估制度的建立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一个能为学生发展的校园环境制度中,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观都会在各种具体制度实施中得到的感化。(2)高校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2]高校应当明确自己的惩奖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于认真贯彻执行高校制度的行为予以褒奖,以此激发广大师生遵循社会制度的良好心理动机。同时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执行制度的人应当予以惩罚,维护学校制度权威。同时也要落实好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引起高校师生们对学校制度的警戒,避免侥幸逃脱心理的滋生。高校惩罚分明的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于大学生建立遵守社会次序感和培育道德感有很大作用,高校这种环境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优化高校的文化环境
倡导大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净化物欲横流的世俗世界对高校环境的入侵,就必须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来滋润大学生的心田,涵养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学校需要积极地的文化支持,高校要摆脱简单以功利考核来促动大学生的学习欲望,而是促进学生的自觉意识、自觉阅读。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经典阅读的积累,就很难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性发展也不充分,人格构造难免粗糙、肤浅,人容易成为金钱的奴隶,扮演守财奴的人生角色。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是几次说教能够改变的,人需要知识来启蒙个体的心智文明。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3]
参考文献:
[1][2]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8.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54.
[3]培根论人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67.
第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研究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研究校园网络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将校园网络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载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要高度重视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校园网络作为有效载体的可行性,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一、校园网络作为有效载体的可行性
载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1.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
2.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第二,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采取可操作的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建设教育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化、即时性的特征,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手段的有机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建设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高质量主题教育网站。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载体如一些理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仍然是不能取代的,仍需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教育效果大大降低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从小伴随着影音和图片长大,对他们而言,丰富的图片、形象的影像再配以生动的声音的吸引力远大于课堂上单纯的说理教育。
2.加强校园网络互动式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单向性的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收效不大。教育者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网上互动,建立QQ群、教师博客、微博、微信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另外,将内容积极向上的视频、讲座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论坛。该论坛让学生通过留言讨论,学生自己的留言可以通过截图等手段留存,作为学生参与某项活动的依据,由论坛版主负责帖子的筛选;同时,利用校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灵活性等特点,抓好虚拟社区建设,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达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3.把传统的、网下的教育方式引入校园网络建设网络交流方式不但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1)校园网络里思想信息交流轻松、自由、全面、及时,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双方的平等性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大学生更容易接收;(2)网络辩论赛,学校可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或时事热点设置辩题,辩论视频同步在网上直播,其他学生通过网上发帖子参与辩论,他们的投票结果决定辩论赛的胜负方。这样就把传统辩论赛学生们只作为观众,被动的接受教育的现状,转变为更多的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自我探索、自我辩驳、自我熏陶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3)网络在空间、时间、形式上的灵活性,有益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探索网上党校、团校和形势政策课教育活动,增加受众面,使更多的学生受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认识并且使用校园网络这一载体,实现校园网络的可监控性和可管理性
正如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潘雁飞副教授在《网络传播的现状与趋势》里所言,由于网络的多元化和超文本链接的广容性,网络传播也具有双刃性。校园网络中如果存在一些未经遴选和滤化的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认知,使其在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上发生歪曲。因此,作为载体应用者的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校园网络技术,紧跟时代步伐,熟悉网络文化,提高自己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进行校园网络的建设。同时高校也应该培养选拔高素质的网站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校园网络的可监控性和可管理性。
三、结语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校园网络获取信息,借助校园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校园BBS、校园博客、互动教学空间等网络媒介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校园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校园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产生消极的影响。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要注重根据实际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6).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及课后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七年级政治上册教案
初二下册政治暑假作业下学期试题
初二年级政治暑假作业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暑假作业试题
初二政治暑假作业下期试题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男生女生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主题班会教案“学雷锋活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相亲相爱一家人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最新复习提纲
人教版思想品德初一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政治暑假作业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暑假作业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政治暑假作业试题精选
八年级上册政治书上的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暑假作业试题精选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政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导学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