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的新阶段,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同时运用大数据战略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时代进步,教育的变革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在新理念、新队伍、新平台等的建设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教育生态链,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了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当前,互联网应用于各个行业,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互联网终端、大数据终端、手机终端等与高等教育的联系紧密,互联网资源化、信息化、数据化、动态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也将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空间。
一、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趋势
(一)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互联网+提出的主题是以用户至上为基础,互联网+的服务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相一致,因此互联网+思政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思政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汲取了更丰富的内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与共享率,学生通过网络关注时事、了解社会动态、提出观点见解,拓宽知识面,有效为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等方面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不断拓宽互联网+思政教育发展空间。但在互联网加速创新的时代,学生游走在各种互联网中,信息传播网、学习生活网、人际交往网、公共舆论网,对互联网的依赖从学习生活到思想交流,从交友购物到信息获取,这样的过度依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低头族、受骗案、网购团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某些消极的思想倾向、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互联网+思政教育的体系建设需要一个融合点,更需要一根连接线。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截至2016年7月,国内互联网教育领域相关工作人员近32万,互联网+教育迅猛发展,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调整升级。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互联网+教育多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从探索与实践出发较少,与基础理论联系不多,有些领域提出互联网+更多是与企业、与行业或与教育机构的融合,与高校基础工作结合较差,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不紧密,与学生实践需求联系相对较弱,造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建设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维方式、平台建设、机制创新需进一步优化。要从贴近思政工作入手,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有效运用互联网载体,从思政工作目标、思政文化场域、思政教育群体深入,有效推进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
(三)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趋势
一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可控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工作需要探究的重点,互联网+形成与技术、教育、电子、政务相联系的网络体系,增加了各类发展的不可控化,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提升思想引领,将互联网一步步融合到传统教育过程中,优化信息传输渠道,强化接收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使信息安全传输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有效增强输出和接受信息双方的可控性。二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一方面,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进程中,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课程化建设理念,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掌握有效信息资源,进行互联网信息与教学的融合,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相衔接,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平台,优化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的课程内容,增强线上线下信息的连续性,建立线上线下课程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三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强、关键点多的工作。虽然互联网为学生工作带来了便利,但减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对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影响。把思政教育实践融入互联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与学生面对面、点对点沟通交流,还需深入互联网生活,了解互联网话语,参与互联网交流,占领互联网+教育主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共发展,用互联网捕捉大学生心理动态、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引导学生在自己教育中进步,在自我服务中成长。
二、互联网+思维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调机制
思政工作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调机制,需要从两方面增强。一方面,建立互动关系机制。互联网信息环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大学生在互联网中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互联网给予大学生更广阔的思维跳跃空间,建立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关系,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环境的控制能力,切实搭建良性互动关系机制。另一方面,增强教育引导机制。中国发展依靠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大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学生创新创造。思政工作者不仅要强化理论研究,还要打思想政治教育组合拳,引导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提升创造力,优化信息接收。引导学生用好互联网信息,构筑抵制不良信息冲击的防火墙,提升思政工作者网络素养,营造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高校网络阵地。
(二)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机制
互联网+使创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得到很大提升,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筛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走进网络,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如何甄别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增加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用好互联网、建好互联网、连好互联网,建立线上线下双线教育模式。深化互联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联系、共影响,坚持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促进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为学生打造线下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要建好线上学习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育人生态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法,建立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对促进思政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建立思政工作估体系,根据思政教育工作特点,结合学校思政工作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信息评估体系,建立本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状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建立互联网教育预警评估机制。对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评估,整合信息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加强互联网教育信息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舆情调查、收集、分析、研判、报送和处置,及时掌握网上动态,及早发现潜在隐患,有效采取措施,努力把矛盾和隐患控制和处置在萌芽状态。
三、互联网+思维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一)创新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工具,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进步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模式的变化可想而知,防、躲、堵不是办法,管、控、怕不是出路,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抓一网两点,建立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互联网思政交流平台、创新平台、学习平台,利用好互联网,探索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由静走向动,由单一走向多维,充分建好微阵地,打造网络防火墙,透过网络的眼到达思想的心,切实把思政网络平台建好、用好、发展好,创新理论学习的空间,创新舆论引导的阵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创新使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平台建设是基础,但怎样用好平台是关键。互联网的特点是快速、多元,单靠传统数据收集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当前,互联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建设全方位育人、全网育人的新模式,切实用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一是通过信息筛选技术,有针对性地收集思政教育相关数据,从校园文化环境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学一做等定期投放,把平台用活、用细、用实,切实做到服务学生。二是构建自己的技术平台来分析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并进行即时性的防控、引导和教育,同时建立数据资料库,为思政教育研究存储信息。三是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把互联网虚拟空间平台与现实思政工作平台结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创新联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是基础、使用是关键,平台联合则是促进领域融合,催生新生产力的保障。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下,要不断完善外网、内网协同合作机制。一是借助媒体优势,建立地方媒体与学校媒体、国家官方网络平台与学校网络平台的联动,构建畅通快捷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媒体平台。二是建立完善校内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课程,有基础性强、覆盖面大、互动性高的特点,要建立共享化、兼容化、协同化平台,横向覆盖各学校思政教学、纵向贯通各基础思政教育,用先进的理论、优质的资源、专业的技术联合打造思政教育航空母舰。三是完善网上、网下平台联合,深化现场教学平台与互联网教育平台联合发展,结合网上教育特点规律,运用网下教育实践方法,既坚持面对面现场思政教学,又发展键对键互联网思政教育,切实提升线上线下教育平台联动。
总之,互联网+思维下,把时代互联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传统信息的融合,让思政文化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导入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策略研究中,借助网络通信时代技术优势,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充分挖掘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互联网+思政创新机制,实现互联与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齐航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注释:
1.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1-52.
2.李媛媛.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教学与管理.2015(33).109-111.
3.郭彦鳃.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北京教育(德育).2015(5).42-44.
4.常雪.依托互联网+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新课程研究.2015(6).35-36.
5.刘晓慧、韩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理论建设.2015(6).83-86.
6.郑德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2).53-55.
第二篇: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日趋普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一种全新的时代文化逐步地在大学生中衍生。这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能力、价值观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与途径。
关键词:
网络技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分析
网络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对当代教育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方式的改变。现阶段,由于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日趋扩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一套全新的教育方式正逐步形成,而且也将迅速地建立起一套能够覆盖全国范围高度开放的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现代教育系统;基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也必将与学校及家庭紧密结合到一起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1]
第二,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扩展速度,由此也使得信息时效性得到了更为显著地体现,同时也成功地消除了一些信息的地域性限制,极大地缩短了知识的更新周期。这一变化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促使现代教育效益与质量的提高的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2]
第三,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逐渐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存在形式,而且在大学生日常消费过程中,网络消费所占比重也尤为突出,并对网络时尚方面也发挥出了一定的引领作用。[3]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不仅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契机,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新时代网络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思想的多元化发展。网络有着显著地开放化与大众性特点,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现实学习过程中所无法接触到的东西,有效地开拓了学生视野;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网络同时也有着显著地隐匿性与包容性特点,因此单独个人的影响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张;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面对网络虚拟世界中所充斥的众多诱惑,常常不能正确地辨别是非,抵触不良诱惑,进而对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网络失范行为逐渐增加。虽然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而且也有着一定的技术知识储备,但由于网络法律意识的不足,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将一些将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转移到网络上进行的行为,进而导致网络失范行为的不断增加。
第三,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与现实社会相比,由于网络具有着一定的虚拟特性,使得其相应的规范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大学生而言,虽然文化知识高于其他网民,但由于人生价值观的未定形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欠缺,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更加的肆无忌惮与随心所欲,其直接体现就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第一,以新心态走进学生。基于当前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学生群体深陷网络的重重包围之中,对此,为更好地展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需要人们能够坚持以一种高度开放的心态去审视、去对待网络,同时以一种开明、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网络中的学生,将之前对待网络的傲慢与偏见消除,正确对待网络。首先,对待网络不可拒绝,不可回避,更不可压制,改变态度,对其进行接受、介入与融入。其次,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能够主动地去网络这一虚拟社会去寻访学生,听取大学生心声,并积极地对学生所关切的一些话题进行积极的回应;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更好发展。
第二,以新网络生态呵护大学生。首先,基于网络中存在的能量,要借助正能量的力量进行驱散;积极的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主题并且切实符合当代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并促使其在整个网络空间中的领地得以进一步扩大,借助主流文化实现对网络不良文化的有效稀释;另外,强化技术防范手段,有效防止网络污染,如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污染信息防火墙体系与在线监测系统等,从而实现对一些不良信息的有效处理;再次,要以法律防护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国家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并针对一些网络污染传播者和制造者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信息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以新形态互动引领大学生。基于当前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应该注重对一些学生较感兴趣如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的应用,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专属的网络论坛或网络社区,并借助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引导;其次,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担任微平台的管理者,使其成为正能量的舆论先锋以及虚假信息的粉碎者。
四、结束语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在教育事业中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一定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基于新形势,面对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再结合时代需求及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龚彬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包月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王馨婧.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
第三篇: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业态,它的兴起和发展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将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契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于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其基本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促使其长期、有效的发展,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概述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谈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是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结合,至于怎样的结合、怎样得发展将是各行各业思考的一个问题。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人大提出了互联网+的建议,并对互联网+进行了解释,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某某传统行业,使其跟上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成为新领域的新生态。对于互联网+的提法,国家总理李克强曾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着重强调,当今世界的发展必须引导互联网企业来拓展国际市场,那么就必须促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新一代的科技信息技术与现代的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充分结合。至此之后,大家开始对于互联网+十分关注,并去研究它。互联网+的实质就是一种融合,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品的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将人的要素、物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将有互联网所包含的新兴技术所研制出来的新成果充分融合到当今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从而使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得到提升,形成较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一句话,就是互联网+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撬动力。
二、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在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计划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就是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各种科学技术不仅使教育技术得到了更新,,更使得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面对经济技术、科技技术的大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继承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就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学习,灵活、熟练的掌握互联网+条件下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使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想说话、有话说,师生之间达相互理解和尊重。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条件下新媒体的多功能性,努力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灌输式的说教模式。
2、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通过各种使用各种媒介的过程中,对于信息从传播、认知、使用、加工和再加工信息的一系列过程中所应具能力,这里包括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力、理解力、质疑力、评思辨力等。在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可以通过新媒体素养教育,传授大学生媒介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能力,从而使其不受各种媒体不良信息的侵蚀。也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新媒体知识纳入课程教学,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普及新媒体知识,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思辨能力,模范遵守各种媒体的道德与法律规范。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互联网+条件下各种媒体信息的监管力度,规范各种新媒体服务的提供者和经营者的行为使其健康发展。并出台相关新媒体的管理监管办法,严惩散布和传播不良信息的团体和个人。
3、增强各种媒体的,使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的一些新的媒体不断产生,并且在大学生中已广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仅仅才用传统的灌输、说教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部门、管理者、教育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主题网站建等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对QQ、微信、直播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灵活掌握各种新型媒体的功能、使用方法,缩短和学生的代沟,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的通讯进行交流。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微博、QQ群、微信等途径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空间,能够表达学生的真实想法,避免了面对面的说教的弊端,并能真实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切实需要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及时地发表自己对学生各方面的建议,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学术魅力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工作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应注重对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密切关注学生常用的网络平台,如校园贴吧、QQ群、微信群等。高校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监督监管,及时了解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新媒体发布正能量的、积极的、励志的网络声音,增强正面的控制力和主动权。
作者:陈赤华 姚芳芳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移动政务实验室.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EB/OL].移动政务网,2015,3.
[2]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刘大学牛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3]代永建,F.峰.新媒体技术刈当代人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启示[J].经济与礼会发展,2011,(II).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必修四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意识的作用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