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意义:
网络资源,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作为平台查找的各种资料的总称,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网络资源如今已广泛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网络资源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单纯地灌输和说教,而是循循善诱和“润物细无声”似的引导。这一理念早已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可是,在网络资源尚不健全的时代,思想品德课教师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各种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来查找教学资料,不仅备课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仍无法彻底克服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但是,网络资源被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全方位的冲击,给学生获得全面深刻的情感体验提供了平台和氛围,使思想品德课生动、丰富起来。
2、网络资源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而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不易理解,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激趣”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杰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理论——“认知建构主义”中提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这一观点来看思想品德课,学生同样需要各种通过经验和实践来学习的机会。网络资源在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材料来支撑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本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和观念必须要不断更新,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而这活水从何而来?除了专业进修和教研活动之外,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提升素养的过程。可以说,网络资源是教师专业知识和素养补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4、网络资源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强化这三维目标的达成。如需要达成情感目标时,教师可适时地插入一段与教学情境相符合的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需要讲解抽象知识点时,也可将其寓于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总之,网络资源的使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已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过犹不及,如果网络资源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成为教学的阻碍。
二、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资源使用过于泛滥,缺乏条理,不能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目前,在网络上收集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基本功,大家可以信手拈来,而且技术日益精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出现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资料已经屡见不鲜。但是,怎样把这些资料有机组合,真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仍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仔细揣摩的。有的教师仅仅是将自己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毫不筛选、不顾逻辑地简单堆砌起来,乍一看显得资料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也能在课堂40分钟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围着网络资源转,可是,过快的多媒体画面转换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一场热闹背后却是一场空,学生对课本知识仍是一无所知,甚至教师也无法清晰地说明本堂课应该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自己又是采取哪些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同类网络资源重复使用,造成学生视觉(听觉)疲劳,收效甚微。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从激发学习动机入手。使学习任务富于变化和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网络资源种类丰富,可供教师选择的范围非常广,如果教师选择的资源既有趣又富于变化,无疑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但是,由于教师的个人偏好或是资料采集技术的限制,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重复使用同一类网络资源,如一节课上多次观看视频、多次欣赏音乐等,忽视了多种资源的交错使用,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了学习动机。此时,网络资源的使用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网络资源的选择不符合主流价值导向。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德育与智育有机统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注意德育的渗透。因此,要求教师在选择网络资源时必须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但是,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却仅仅以查找资料方便为出发点,不考虑资料是否符合主流价值导向,使网络资源起到了异化学生价值观的反面作用。如某教师在讲述有关“邻里关系”内容时,播放了一段新闻视频《老人死在家中两年,邻居竟无人知晓》。这段视频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大家争相举手,讲述自己与邻居相处时的种种不快,如由于隔壁装修,噪音不断而发生争吵;自己忘记带钥匙,站在门口,邻居看到却视而不见;邻居家的宠物经常跑到自己家门口大小便,引发邻里大战……最后,学生一致赞同“目前的邻里关系很糟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冷漠”,完全背离了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教学目标。
4、网络资源使用前缺乏真实性考证,即取即用,容易造成谬误。网络资源浩瀚如海,却又良莠不齐,真伪难辨。这就要求教师在查找网络资源时必须有能力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和备课量大等客观原因,有的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往往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查找到的有用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殊不知可能由于资料的真实性没有经过考证而传递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和信息。
5、过于依赖网络资源,缺乏对其它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思考。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其自身具有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一些优势,使得网络资源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钟爱。但是,大家在竞相锤炼自己的网络
资料查找和运用技术的同时,也忽视了对其它教学手段如活动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讲授法等的研究和思考。有的教师甚至已经完全抛弃了我们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流传下来的讲授法、质疑法等优秀教学手段,而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导致教学舍本逐末,形式大于内容。
尽管目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是我们并不能因噎废食,毕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是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任何人不能逆潮流而行。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想出有效使用的方法,网络资源一定会为思想品德课插上腾飞的双翼。
三、提高思想品德堂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应紧扣教学目标。“所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应该成为教师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前必须铭记于心的理念。因此,网络资源并非是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越花哨越好,“好”与“不好”应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唯一标准,而再无其他任何标准。因此,教师在查找网络资源前必须先综观教学内容,从大局着眼,分清重点难点,分析详略内容,为查找网络资源做好规划,找到方向。同时,教师必须学会整理、取舍自己通过网络查找的资料。教师通过网络查找到的资料必定都是自己较为满意的,因此,要舍弃其中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并非是件易事,教师常常会感到不舍,尤其是对那些花费了很大功夫才得到的资料,更是视为珍宝,不忍弃之不用。但是,这些资料如不舍弃,运用于教学过程只能成为累赘、负担,甚至影响到学生对教学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某教师在讲述“科技的重要性”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三十年前一名小学生写的科幻作文为导入,学生在读作文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三十年前的“科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科技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此时教师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问,就能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可是,教师却戛然而止,转而让学生观看机器人投篮的视频短片,学生看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是调动起来了,可是学生的兴奋点却转移到了短片上,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里,精彩的视频短片不但没有给课堂锦上添花,反而成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累赘。因此,教师“忍痛割爱”,舍弃对教学无益的资料,是有效使用网络资源的必要条件。
2、各种网络资源应该交错使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源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从而提高上课效率。但是,如果教师使用的网络资源总是同一类而不加以调换,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程度就会递减,甚至使学生对此类网络资源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注重多种类网络资源的交错使用,给学生立体、全方位的刺激,则既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又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时,教师采用小故事(文字资料)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再展示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纸制品、塑料制品,大量浪费水、电等能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想出哪些节约资源的对策,接下来播放短片《科技使一杯水、一度电就能洗车》,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些不同类型资料的使用,让学生感到新鲜、生动的同时,又不产生疲劳、乏味之感,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可以设想,如果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图片或是都播放短片,学生的兴趣将会消失殆尽。因此,交错使用网络资源,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3、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既顾及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这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所熟知的。但是,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网络资源也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网络资源时,教师往往只以“材料能说明知识点”为准则,却不顾材料本身是否符合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课堂上常常是负面材料唱主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思想品德课变味了,变成了“社会不平现象声讨课”,“家长、教师批判大会”等等。的确,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气氛非常热烈,学生踊跃发言,甚至将心中的积怨酣畅淋漓地一吐为快;的确,这样的课堂反映了社会的少数不和谐现象,但是,它会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向何处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思考、分析现象、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平台让学生将问题放大。只有教师使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材料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4、网络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经过谨慎的真实性考证。网络资源的丰富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媒体,它似乎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但是,网络资源的真实性却不能得到保证。很多虚假的资料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审核。因此,教师在查找和使用网络资料时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让虚假资料走进课堂。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避免虚假、错误资料的入侵。(1)教师要不断阅读专业书籍,随时关注时政,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强鉴别资料真实性的能力。(2)教师应该从官方网站或其他正规网站上选择和收集资料,切忌从非法网站和非正规的网站上收集资料,以免出现错误。
5、网络资源的使用并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如今,思想品德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非常注重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和使用,有的教师甚至已经有了“不用网络资源,就无法备课,无法正常组织教学”的想法。于是,备课就简化为“查找网络资源”,上课就异化为“交流、展示网络资源”,而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提问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等宝贵的教学方法却备受冷落。网络资源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要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而不空洞、充实而又有效,仍然离不开其他教学手段,如果只要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无异于舍本逐末,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课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法律打击经济犯罪
勇于开拓进取
丰富多彩的情绪
意志坚强的表现
品味生活
高二政治说课稿 家庭消费的内容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人的性格 各不相同 教学设计(一)
情趣与兴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情绪——奇妙的“窗口”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第10课责任重于泰山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十五课第一框
《走进中学》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初三政治说课稿
高二政治说课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