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延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对高校德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高校德育
所谓政治参与,是指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以合法的或非合法的程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在民主社会的政治中,参与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说,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大学生群体在社会总体结构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蔡元培说:“预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天的校园。”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关系到国家未来政治文明进程和发展趋势,政治参与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研究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参与过程。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吸引他们理性地投人到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来。因此,系统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有利于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倾向,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热情较高,主流积极健康。
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参政比率成正比。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政治参与热情普遍较高,主流积极健康,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于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市场供应、经济状况、物价、文化生活水平持肯定态度,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对政治事务感兴趣。
1.大多数大学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更加理性、成熟地关注政治,对校园内和社会的民主政治参与积极。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和社团活动,在班集体竞选班干部过程中,很多学生非常踊跃。他们高度认同言论自由和社会进步,愿意参加相关的谈论和投票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大部分大学生都非常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对国家重大政治生活的关切度增强,积极谈论国家大事或政治方面的问题,多数大学生高度认同其自身的积极参与将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进程。如在“两会”召开期间,不少大学生就要求调课收看“两会”开幕式及政府工作报告,关注大会进展情况。
3.党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大学生当中有少数优秀分子加人中国共产党,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入共产党无疑使大学生更积极、更有效的参政形式。当代大学生渴望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日趋强烈,要求加人共产党的比例逐年提高。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强化,其政治参与的行为表现从边缘向中心靠拢。
(二)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积极、稳定的发展特点,但不排除少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
1.政治认知尚处于浅表层面,政治评价功利化。一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长远和理性的目光,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政治评价的功利化。少数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务实性,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在加入政治团体时存在着一些功利主义的色彩。例如,存在少数大学生人党动机不纯、入党目的不端正,“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却没有入党”等现象。
2.政治参与的热情不足。在有些大学生看来,“政治是国家的事,咱们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对他们来说,关心政治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不如抓一点实惠的、有实际利益的东西,谁来执政与他们无关。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将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同外界政治的联系,避免参加政治活动,变成一种远离政治的纯生活型、事务型的人。
3.参与行为存在偏差。一方面,部分学生表面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社会有基本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基础,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行为投入,甚至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这显示出政治意识与实际的政治参与行为存在严重的偏差。例如,他们认为贪污腐败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我不想腐败,而是我没有能力腐败”却成为流行语。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冲击
在当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成员在最大限度上认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自觉参与政治文化所倡导的政治行为。在大学生这个广大群体中,政治参与主要依靠的是高校德育的发展。而目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则给我们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高校德育的观念方式不能适应政治文化的转变
研究资料表明,影响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在社会上流行的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感情和政治价值的总称。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人们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法制观念、开放多元观念、公开竞争观念、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都表明作为政治文化核心的价值体系发生了转变。然而,高校德育并没有及时作出调整。受这种传统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影响,高校德育在方式上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否认个体的主体利益地位,压制个体的合理主观诉求,这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不适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依托的当代政治文化的要求。
第二,高校德育缺乏社会主义政治态度的认知教育
政治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政治现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指导个体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
现阶段,高校将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高校德育的根本目标。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保持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则会造成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因此必须提高我国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规范要求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知水平。而现今的高校德育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倘若只有高目标,而无与之相配套的基本政治认知教育,是很难让学生产生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甚至有可能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中由于缺乏这种基本认识而采取不适当行为,从而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第三,高校德育实践缺乏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
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的现实政治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当前面临的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调整而引起的矛盾,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在体制内部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疏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完善参与制度建设,对于保持稳定意义重大。而我们当前的高校德育实践却缺乏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比如,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都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直接任命,大学生是一个参与意识很强的群体,若在实践中不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他们不仅会失去已经形成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态度,而且有可能在政治参与上走向相反的道路。
三、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推进高校德育发展
针对高校德育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机制,提高高效德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更新高校德育理念,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随着对外开放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绝大多数实际参与能力却很弱,政治效能感差,尤其是我国政府决策民主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对自己影响政府决策的信心严重不足,因此往往就远离政治,不参与政治。
然而,人天生是政治动物。青年大学生代表着未来,更应该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要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进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的教育和灌输。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政治的信赖度,感到自己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员,并积极投身政治参与实践。
(二)实施公民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于公民的塑造,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是高校德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杰明·巴伯有过一段名言:强有力的民主……所依靠的概念在于自我管理的公民群体,把他们联合在一起的,主要不是同一的利益,而是公民教育;他们之所以能够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和联合的行动,是由于他们的公民态度和参与机制,而不是由于利他主义或良好本性。中国科协前副主席张玉台在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也指出,公民素质是第一国力,公民素质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是在我国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但只把公民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地位不够突出。由于公民教育先天的不足,构建公民教育体系也有一个过程,因此目前我们先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认知教育,然后再不断丰富内容。如果广大学生缺乏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了解,那么其政治情感就会受到极大影响,也无从树立社会主义政治理想。
(三)创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加强高校德育的实践
高校德育要培养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要造就现代化的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培养现代的心理特征、态度和行为的策略是建立现代化秩序的各种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公民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形成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介和精神支柱,而这些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在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因此在大学阶段,要结合理论课的学习,营造好两个环境,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能力。从小环境来说,要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使青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高校德育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实践环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主流政治文化的灌输和弘扬,使大学生接受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政治文化的熏陶,从而认可和遵从现存的政治制度,提高政治参与的自
觉性。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首先要加快民主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其次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批评错误,揭露丑恶,充分运用舆论的力量来优化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不断加强高校德育的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
意志坚强的表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说课稿
市场交易的原则说课稿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初中政治说课稿-《爱国情操的表现》
高三政治说课稿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丰富多彩的情绪
高二政治说课稿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当今时代的主题》说课方案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
第七课 第一框题 “走近法律”
情绪——奇妙的“窗口”
初一政治《发展真挚的友情》说课稿
八年级政治说课稿--礼貌显魅力
《走进中学》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二政治说课稿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二政治说课稿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说课稿 什么是经济效益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三册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十五课第一框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说课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高中政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课稿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