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7-01

[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 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 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大纲还明确阐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了探索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途径和规律,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我们从1991年秋 季开始,在我省10所小学进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道德情感教育”专题研究和实验。在三年的研究和探索中, 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本文试从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及目标 ;教育的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测评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就教于大家。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道德情感是人们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 情感在人的品德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对道德认识的提高有直接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起着 巨大的调节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如:在爱祖国的教育中,培养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能推动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并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的道理。这就是情感对认识的 推动作用,常言的“情通理达”就是这个道理。道德情感的道德行为的驱动、调节作用也是明显的。如在《不 打扰别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或他人在工作或休息时被别人打扰时的 不愉快心情,能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教育效果。道德情感对人的意志还有强化作用。总之,道德情感是人的品 德结构中关键的一环,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是体现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基本前提。

通过对我省思品课开课以来教学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种值得注意的倾 向,即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行为指导等方面得到应有重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这一倾向不仅使教学中“明理”难以深化、“导行”难以落实,更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特点和规 律的充分体现。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在思品课教学研究中尚未鲜明地提出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 实践中也缺乏对道德情感教育途径、规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虽然有的课能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上有所体 现,但大多不能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培养和教育的价值。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教学整体效益的 提高,并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运用显 然是不够的。在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应是教师有目的地依据大纲、教材,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 手段,使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情感,并使之养成稳定、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过程。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达到教学整体的效益为目的,并力图体现道德 情感教育的价值。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情感教育应有双重目的:一是力图发挥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的手段功能,即通过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和激发,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保证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等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充分体现道德情感自身独有的教育价值。即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稳定、健康、 丰富的道德情感品质的形成。

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必须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专题 研究和实施的基本思路是: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以道德情感教育目标为导向;在教学全过程中整体 实施。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道德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实施情感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 求。即:第一,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可互为实现的手段 。也就是达到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第二,充分发挥道德情境的效应。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 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触景生情”。第三,启发学生自主体 验,多方感受。在教学中,使学生多方体验和感受,才能为其道德情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契机。第四 ,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教师情感素质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源”,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善于 挖掘教育因素、捕捉教育时机,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和态度,进而“以情感人”。

总之,道德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思品课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站在素质教育 观的高度,着眼于发挥教学整体效应来认识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和意义,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 体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二、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

明确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情感教育目标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教科书中蕴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内 容。其中有的课体现得较为显著,如《老师您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体现了“爱老师”这一鲜明的情感 教育主题和内容。有些课则潜在教材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如《我要做个好学生》(人教版义务教育 教材),主题是入学常规教育内容,但还渗透着激发学生争做好学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的情感教育内容。

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序列,并在不同年级体现了层次性要求。其中 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小学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在 低年级教材中则又以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为教育内容的主旋律。

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同时,还可根据教 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在明确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对每课的情感 教育内容作出水平及层次的分类,使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体系,也就是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 理论中称之为的“情感目标连续体”。依据这一理论,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针对道德情感教育的特点, 我们将道德情感教育目标理解和划分为“接受—→反应—→态度”三个由低到高的有序层次。由此形成的目标 导向系统是我们实验的主要部件。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接受层 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育要求或内容产生注意。其主要标志是学生能关注教育活 动中具有道德意义的事物。在实施中,我们通常采用“察觉”、“专注”等字句来加以描述。

反应层 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思辨活动,对道德事物能产生情绪的体验和感受,能积极参与 道德评价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道德评价活动的开展。我们多用“对……有感受”、“爱好(厌 恶)……”“对……肯定(否定)”等语句。

态度层 这是道德情感教育的较高层次和水平。其标志是学生对一类道德规范形成稳定、持久的选择愿望 。在表述上使用了“具有……看法”、“有……态度”等语句。

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迄今已制定6册共72课的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通常用四步来完成对每 课道德情感教育内容的分析和教育目标的规划。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为例来具 体介绍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充分挖掘每课的道德情感教育内容。这是准确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本课教材提供的,教学中需 要补充的情感教育内容有:各民族小朋友载歌载舞、歌颂祖国(通过观察双页图);饱含深情的课文及练习中 的儿歌(通过朗诵);歌唱祖国的歌曲《娃哈哈》等(通过表演唱);“祖国之最”等资料(通过电教手段展 示并讲解)……。其主题是培养爱国之情。

第二步:研究每课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目标,对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初步定位。思品课教育目标由认知、 行为、情感三部分内容构成。三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本课认知目标为:认识中国版图形状;知道祖国全称 和简称;知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是中国人。由于该课是爱祖国教育的起始课,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有关祖国的 一些常识。本课在行为上不宜作过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将其定为:使学生课后能通过看书、询问父母等方式 去主动了解祖国的有关情况和知识。通过对认知、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将本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初步定位在 :使学生对祖国基本常识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初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步:“上联认知目标,下促行为目标”,确立每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参照认知目标,以促进行为 动机为目的,在初步定位的基础上,本课的道德情感培养目标可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喜欢做一个中国人,有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愿望。

第四步: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情感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及层次加以描述,并形成知、情、行诸目标相互对应 的教育目标整体。具体到本课,“有关祖国的常识”的认知目标是与“课后进一步了解祖国的知识”的行为目 标,以及“有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愿望”的情感目标是相互对应的,其情感目标的此项内容应为接受层。而情 感目标中的“喜欢做一个中国人,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则也应与有关认知、行为目标对应,且期望达到态 度层的要求。

三、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选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

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作指导,在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是 落实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 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 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学全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流程在整个思品课教学过程中通常由 一些基本步骤组合而成。在实践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步骤来认识和设计。在每个步骤的实施中,教师又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第一,情感引发。指在开课揭题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课 题。如《纪律在他心中》一课,有位教师开课即出示一组反映战争年代的配乐灯片,一下将学生带入硝烟弥漫 的战场。此情此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此步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 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配合导入环节常用的育情、激 趣方法有:渲染意境、突出片断、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

第二,情感体验。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配合“学文明理”的主题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 内心体验,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达到共鸣的效果。如《爱惜粮食》一课中让学生模仿农民伯伯插秧、割谷 等动作,仅练习1分钟,就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辛苦。这就是“在操作活动中,诱发学生体验”方法 的运用。此外,教师还总结出了创境体验、心理换位体验、通过联想体验、在评价中体验等多种体验方法。设 计此步,用好体验方法,要求教师要找准体验点,要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所谓“多点有序”是指在一 堂课教学中既要设置多处体验点,又要使各处体验为达到情感教育目标而相互配合,有序地展开和深入。

第三,情感深化。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 稳定的态度。这是与“深化明理”环节相配合的。在深化情感方面,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一是以情育情。 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国旗是烈士鲜血染红的”一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 感情。这是“以情育情,促情深化”的实例。二是以知育情,使学生在辨析明理、判断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 验,能达到情理交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是以形育情。在低、中年级教学中,多采用“以图育情”的办法。 让学生在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反复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如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 ,充分利用好“崂山抢险”图,就是“以图育情”的典范例子。四是以境育情。如《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学中 ,教师创设情境,举行简短的致敬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油然升起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此 外,还有“以美育情”、“活动育情”等等方法。

第四,情感投射。这是集中发挥情感功能的步骤。指的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此步一般与“导行”、“练习”环节配合。设计中要求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情感投射点, 以利于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情促行”、“鼓励实践”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此外,“以情作结”、“带情 表演”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爱祖国》一课中,有的教师设了这样一些情感投射点:感知“可爱的 祖国”一组材料后,让学生说一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富有情感地朗诵赞美祖国的儿歌;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 结束全课的学习。

当然,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过程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育情方法也是整个教学方法中不可分割的。我 们对情感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设计必须置于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进行。其实,一堂充分体现思品课教学特 点的好课,一定也是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协调发展,同臻至善,并充分体现道德情感

[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 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 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大纲还明确阐述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 的道德情感是其教学基本功能之一。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才能充分体现其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了探索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途径和规律,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我们从1991年秋 季开始,在我省10所小学进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道德情感教育”专题研究和实验。在三年的研究和探索中, 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本文试从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及目标 ;教育的方法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测评等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就教于大家。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道德情感是人们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 情感在人的品德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对道德认识的提高有直接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起着 巨大的调节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如:在爱祖国的教育中,培养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能推动学生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并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的道理。这就是情感对认识的 推动作用,常言的“情通理达”就是这个道理。道德情感的道德行为的驱动、调节作用也是明显的。如在《不 打扰别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或他人在工作或休息时被别人打扰时的 不愉快心情,能达到约束自己行为的教育效果。道德情感对人的意志还有强化作用。总之,道德情感是人的品 德结构中关键的一环,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是体现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基本前提。

通过对我省思品课开课以来教学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种值得注意的倾 向,即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行为指导等方面得到应有重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这一倾向不仅使教学中“明理”难以深化、“导行”难以落实,更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特点和规 律的充分体现。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在思品课教学研究中尚未鲜明地提出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 实践中也缺乏对道德情感教育途径、规律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虽然有的课能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上有所体 现,但大多不能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培养和教育的价值。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着眼于教学整体效益的 提高,并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运用显 然是不够的。在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教育应是教师有目的地依据大纲、教材,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 手段,使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情感,并使之养成稳定、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过程。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达到教学整体的效益为目的,并力图体现道德 情感教育的价值。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施情感教育应有双重目的:一是力图发挥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的手段功能,即通过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动和激发,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保证道德认识、 道德行为等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充分体现道德情感自身独有的教育价值。即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稳定、健康、 丰富的道德情感品质的形成。

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必须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对学生道德情感进行定向培养。我们专题 研究和实施的基本思路是: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以道德情感教育目标为导向;在教学全过程中整体 实施。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道德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实施情感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 求。即:第一,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可互为实现的手段 。也就是达到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教学效果。第二,充分发挥道德情境的效应。学生的道德情感总是在 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触景生情”。第三,启发学生自主体 验,多方感受。在教学中,使学生多方体验和感受,才能为其道德情感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契机。第四 ,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教师情感素质是重要的“情感教育源”,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善于 挖掘教育因素、捕捉教育时机,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和态度,进而“以情感人”。

总之,道德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思品课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站在素质教育 观的高度,着眼于发挥教学整体效应来认识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和意义,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 体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二、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和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

明确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情感教育目标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教科书中蕴含大量的情感教育内 容。其中有的课体现得较为显著,如《老师您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体现了“爱老师”这一鲜明的情感 教育主题和内容。有些课则潜在教材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如《我要做个好学生》(人教版义务教育 教材),主题是入学常规教育内容,但还渗透着激发学生争做好学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的情感教育内容。

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序列,并在不同年级体现了层次性要求。其中 责任感、荣誉感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小学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在 低年级教材中则又以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为教育内容的主旋律。

教师在把握每课情感教育内容上必须认真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情感教育因素。同时,还可根据教 学需要补充相关教育内容。在明确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对每课的情感 教育内容作出水平及层次的分类,使之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教育目标体系,也就是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 理论中称之为的“情感目标连续体”。依据这一理论,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针对道德情感教育的特点, 我们将道德情感教育目标理解和划分为“接受—→反应—→态度”三个由低到高的有序层次。由此形成的目标 导向系统是我们实验的主要部件。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接受层 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育要求或内容产生注意。其主要标志是学生能关注教育活 动中具有道德意义的事物。在实施中,我们通常采用“察觉”、“专注”等字句来加以描述。

反应层 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思辨活动,对道德事物能产生情绪的体验和感受,能积极参与 道德评价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道德评价活动的开展。我们多用“对……有感受”、“爱好(厌 恶)……”“对……肯定(否定)”等语句。

态度层 这是道德情感教育的较高层次和水平。其标志是学生对一类道德规范形成稳定、持久的选择愿望 。在表述上使用了“具有……看法”、“有……态度”等语句。

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迄今已制定6册共72课的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通常用四步来完成对每 课道德情感教育内容的分析和教育目标的规划。现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为例来具 体介绍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充分挖掘每课的道德情感教育内容。这是准确拟定教育目标的基础。本课教材提供的,教学中需 要补充的情感教育内容有:各民族小朋友载歌载舞、歌颂祖国(通过观察双页图);饱含深情的课文及练习中 的儿歌(通过朗诵);歌唱祖国的歌曲《娃哈哈》等(通过表演唱);“祖国之最”等资料(通过电教手段展 示并讲解)……。其主题是培养爱国之情。

第二步:研究每课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目标,对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初步定位。思品课教育目标由认知、 行为、情感三部分内容构成。三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本课认知目标为:认识中国版图形状;知道祖国全称 和简称;知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是中国人。由于该课是爱祖国教育的起始课,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有关祖国的 一些常识。本课在行为上不宜作过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将其定为:使学生课后能通过看书、询问父母等方式 去主动了解祖国的有关情况和知识。通过对认知、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将本课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初步定位在 :使学生对祖国基本常识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初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步:“上联认知目标,下促行为目标”,确立每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参照认知目标,以促进行为 动机为目的,在初步定位的基础上,本课的道德情感培养目标可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喜欢做一个中国人,有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愿望。

第四步: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情感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及层次加以描述,并形成知、情、行诸目标相互对应 的教育目标整体。具体到本课,“有关祖国的常识”的认知目标是与“课后进一步了解祖国的知识”的行为目 标,以及“有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愿望”的情感目标是相互对应的,其情感目标的此项内容应为接受层。而情 感目标中的“喜欢做一个中国人,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则也应与有关认知、行为目标对应,且期望达到态 度层的要求。

三、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选取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

以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作指导,在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贯穿情感教育的线索,并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是 落实道德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 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 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学全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流程在整个思品课教学过程中通常由 一些基本步骤组合而成。在实践中,我们将其划分为四个步骤来认识和设计。在每个步骤的实施中,教师又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第一,情感引发。指在开课揭题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课 题。如《纪律在他心中》一课,有位教师开课即出示一组反映战争年代的配乐灯片,一下将学生带入硝烟弥漫 的战场。此情此境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此步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 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配合导入环节常用的育情、激 趣方法有:渲染意境、突出片断、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

第二,情感体验。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下,配合“学文明理”的主题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种 内心体验,使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达到共鸣的效果。如《爱惜粮食》一课中让学生模仿农民伯伯插秧、割谷 等动作,仅练习1分钟,就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辛苦。这就是“在操作活动中,诱发学生体验”方法 的运用。此外,教师还总结出了创境体验、心理换位体验、通过联想体验、在评价中体验等多种体验方法。设 计此步,用好体验方法,要求教师要找准体验点,要激起学生多点而有序的体验。所谓“多点有序”是指在一 堂课教学中既要设置多处体验点,又要使各处体验为达到情感教育目标而相互配合,有序地展开和深入。

第三,情感深化。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要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对一类道德现象较为 稳定的态度。这是与“深化明理”环节相配合的。在深化情感方面,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一是以情育情。 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国旗是烈士鲜血染红的”一段,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 感情。这是“以情育情,促情深化”的实例。二是以知育情,使学生在辨析明理、判断评价中反复强化情感体 验,能达到情理交融,共同深化的目的。三是以形育情。在低、中年级教学中,多采用“以图育情”的办法。 让学生在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反复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使其情感得以升华。如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 ,充分利用好“崂山抢险”图,就是“以图育情”的典范例子。四是以境育情。如《最可爱的人》一课教学中 ,教师创设情境,举行简短的致敬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油然升起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此 外,还有“以美育情”、“活动育情”等等方法。

第四,情感投射。这是集中发挥情感功能的步骤。指的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此步一般与“导行”、“练习”环节配合。设计中要求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情感投射点, 以利于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情促行”、“鼓励实践”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此外,“以情作结”、“带情 表演”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爱祖国》一课中,有的教师设了这样一些情感投射点:感知“可爱的 祖国”一组材料后,让学生说一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富有情感地朗诵赞美祖国的儿歌;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 结束全课的学习。

当然,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过程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育情方法也是整个教学方法中不可分割的。我 们对情感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设计必须置于整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进行。其实,一堂充分体现思品课教学特 点的好课,一定也是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协调发展,同臻至善,并充分体现道德情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三单元第2课《退一步海阔天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赛君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您,祖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依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我来画棵家庭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褚萍萍

乐乐课堂小升初锦囊五年级语文第60集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辽宁李金明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湖北郑真

小升初真题讲解10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甘肃雷婷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6

小升初1(共2节)

与"[思品论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