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围绕“四个节点”做文章,把创新思维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凸显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政治教学更凸显人性化,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真心赏识学生,激起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更应关注的是探索未知的世界,鼓励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艰辛和乐趣,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正如哲学家怀特海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传授的是学科知识,从神圣的智慧,转变为学校教材知识,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教师要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创新思维精神。
其次,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智力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创新的先导。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
最后,真正产生创新思维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在目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允许他们与自己的意见相左。其实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讨论、去实践,在讨论和实践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抓准主导,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新时期的政治教师既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精深广博的业务能力,又要有温和、友善、宽厚的态度、健康的身心素质及幽默感。
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于指导学生的行动,还在于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体态、恰当的比喻、严密的推理、高昂的激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大胆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创,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感情、交换思想,鼓励学生敢于、积极反驳反问,补充或更正教师的意见,并随着教材知识体系的深化而不失时机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量思维,对学生的偏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表彰,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抓实课改,巩固课改成果。
首先,要让学生“三动”起来:一是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在政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回答、提示等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正确引导,及时鼓励,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做得很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创新思维意识;二是让学生“嘴巴”“动”起来,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时事,还可以讲一些和学生比较贴近的例子,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手脑”“动”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设计问题,让学生出题,出题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过程,从而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创新力。
其次,要让政治教学“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意识”,即增强教学开放的意识,从让学生得到唯一答案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开放型教学要求政治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为了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要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发散就变成了创造。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解决问题。
四、关注热点、关注生活,在感受、分析热点中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课的闪光之处在于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在课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实质性的内涵,才不会迷失在课本知识之中,才能真正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脱离时代的政治课是缺乏生气的。如我在讲述《当代国际社会概况》的“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这一原理时,可结合国际形势,如结合“中日钓鱼岛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大国之间的关系为何亲疏冷热;在分析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同样应结合时政分析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及五个基本点,从而将政治课堂与时事政治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注重思维,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材必修Ⅱ.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3]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4]李瑾瑜,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5]许镇兴.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2002(4).
2015初二下册政治期末试题
岑溪市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5泰州市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题
2015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末测试卷
2015江西省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沙河市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2015定州市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2015铜陵市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试卷2015
泰安市岱岳区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八年级下学期政治联考试卷2015
孟津县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2015周口市川汇区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
初中二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粤教版
初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2015
泰兴市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2015
2015宝坻区王卜庄镇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
初中二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质量检测题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测试题汇编
2015泰州市姜堰区初二思品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八年级思品下学期期末试卷
2015年七年级政治下册考试题(有答案)
定陶县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八年级思品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周口市川汇区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2015
2015春学期兴化八年级思品期末试卷
2015合肥庐江初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
兴化三校初二政治第二学期期末测试2015
鄄城县八年级第二学期政治期终试题2015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