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政治眼光是相对于日常的政治学习而言的
在日常的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不能用来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判断事物的是与非时,还都是凭生活经验或者直觉,而不是依据所学到的政治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二是我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三是钓鱼岛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我曾与学生讨论过这三个问题,让人深思的是,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都觉得民主建设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各级政府选举一个领导班子似乎没有他们的事;关于第二点,有学生想不通国家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的精力与资金去发展军事力量,反正不打仗,钱不如花到别的地方去;第三点,有学生认为反正钓鱼岛的面积也不大,为什么要争来争去的呢?值得重视的是,附和这些观点的学生还不是个别的,这就说明我们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二、大政治眼光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实质
大政治眼光,意味着我们的政治学习应当将所举的事例放到大的政治环境下去分析。只有背景大了,我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才能更为精确合理,大政治的眼光也才能真正形成。以人教版(下同)的“经济生活”的教学为例,我向学生讲授消费、生产、分配和生产背景等知识体系,如果分别对学生施教的话,这样的知识是零碎的、分离的,不利于学生形成大政治的眼光。但实际以时间为序的教学又不可能让我们在每个知识的学习中都能向学生提供一个宏大的背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分析与学习的机会,如在本册教材学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达到目的:结合教材,选择一个具体的商品为分析对象,判断它的价格走势。而在这个例子中,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学生就要从商品成本、商品利润、商品数量、商品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在经历了这样的综合思考之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宏观的眼光,形成了大政治眼光下的综合判断能力。再以“政治生活”为例,我们在向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时,要强调“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因为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只凭语言讲授学生非但不认同你的观点,还会有一些相反的观点出现。与其如此,不如将教学的目的放到一个大背景下让学生去分析。笔者选择的是当下热门的“城管”事例。学生都知道当下城管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谈到城管就想到一些典型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提出问题“城管应该取消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应该”,而在深思之后就会发现问题:如果没有了城管,城市又会如何?不少城里的孩子都知道如果小区没有了管理者,如果城市道路没有了管理者,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经过一系列的讨论与推理,学生终究发现:要做的不是取消城管,而应该依法管理城管,城管也应该依法管理这个城市。于是,“法治”渐渐成为讨论的主旋律。而通过这样的学习,以后他们在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就会依照大政治眼光下的高水平直觉去判断问题。
三、大政治眼光是用来表达笔者将政治教学放到一个宏观背景下进行的词语
现在的中国处于转型期,而我们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以什么样的政治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和国家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如果学生真正形成了大政治的眼光,那他们看待问题就会基于历史,面向未来。或许,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社会。如此想法成立,那让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多闪现大政治的智慧吧。
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效手段 教学设计(二)
情绪——奇妙的窗口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培育健康心理
政治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共产主义理想
第一课时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自我评价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四册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情绪需要调节 教案(一)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初三第一框体
2005-2006八年级期中考试
《我上中学了》教案
犯罪与刑罚 教案
努力塑造良好性格 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 第四框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五册《思想政治》各课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案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六册基本路线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第四课第一框题 人生自强少年始
第三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