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的政治理念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的政治理念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的政治理念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关键词:高校 学术 文化 学术文化力 思想政治教育

一、现代化视野中的文化力与高校学术文化力

(一)、现代文化力概述

《辞海》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而事实上,千百年来,人类对文化的定义也从未拘泥。今天,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世界火爆追逐的一个“潮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让地球村成为了可能;无处不在的基因工程让“长命百岁”不再只是可能;频频升空的航天卫星让地球以外的星空变得不再神秘……所有的事实都在昭示着: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轴心。

(二)、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概念及内涵

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是大学的本质之所在,大学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从学术上加以说明。 从这一本质的意义出发,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科研过程中,产生和创造了大量以学术文化为核心的物质的、精神的产品。这些成为了大学最重要的学术文化成果。通过学术——学术文化——学术文化力,我们可以将大学学术文化力定义为:高校主体将高校内一切可用资源和学术条件有机组合协调,通过营造学术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发展科学研究、创造学术成果、提供社会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而产生的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推动力和感召力,就可以称为“学术文化力”。据此,笔者试图将学术文化力的内涵分解为精神凝聚力,人才创新力,科研影响力,成果推动力和服务感召力五个方面。但是,作为对高校学术文化力的研究,不能不意识到,主观剖析出学术文化力的五个方面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是一个总的“系统力”,而不是各个分力。学术文化力在发挥作用的时候,亦体现的是这个合力的功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政治性与文化性

一直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为人类所推崇的,

马克思在《1857 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是天生具有社会性的。而社会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而上层建筑中包括了文化。因此,人,天生即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文化性蕴含并彰显了人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人的文化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属性——文化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政治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并没有把握好政治性和文化性的平衡,往往是重“政治”,轻“文化”,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怎样做人,如何做事”的人文素质教育。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不再满足于死板的说教和灌输,开始转向对人自身的培养和教育。同一时期,鉴于文化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者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相结合,试图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新的契机——文化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无所不在,它的这种普遍性特征为教育的广泛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它的生动性、形象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魅力,摆脱了传统印象中的形式化、呆板化、单一化、口号化;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背景相互交融、渗透和影响的过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强渗透性、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载作用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高校学术文化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学术文化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高校更需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强调高校的学术本位,开创学术育人之路。

1、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提升,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任务是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遵循政治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学术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推动力和感召力,形成合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塑造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提升,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

长期以来,“我讲你听,我教你记,我说你服”的单一说教模式,使大学生的思想和内心都产生了强大的抵触。高校学术文化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授课式教育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挑战杯、科研竞赛、论文竞赛、志愿者服务等,通过课堂教授——课余交流——课外活动——校外服务一条龙系列,一扫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形式之风,丰富了教育工作的载体,提升了实际效率。

3、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提升,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高校学术文化力带给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事实上,它将对学生产生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学术精神、学术诚信,将无形而广泛的影响着莘莘学子的思想理念和言行举止。一旦学生在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感召中获得了积极正面的影响,并将这种积极正面的影响内化成为心中的信念,对社会产生推动作用,这就进一步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和学术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学术精神、原则、态度和治学方法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为了保障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术习惯,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只有这样,学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需求。

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学术创新

高校要实现学术创新这一重任,关键在人。大学生即是高校内重要的创新主体。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会凭空产生,毋庸置疑是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有意识的引导。目前在中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一方面通过高校内的各界精英和众多学术、科研活动等,潜移默化,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熏陶作用的同时从意识形态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节,科研项目,创业计划竞赛,辩论会,挑战杯,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创新的魅力。两方面共同作用,促进学术创新,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学术文化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综上,高校学术文化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竞争规律中,学校要生存,就必须在竞争的洗礼和磨炼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而学术正是一所高校的生命。学术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力量正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基石。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优良学术氛围、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人、塑造人,从而极大丰富高校的学术成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进一步促进学术文化力的提升。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文化力和谐发展

(一)高校学术文化力的实践意义及成效

纵观新时期中国的各大名校,无不在践行着学术育人,提升学术文化力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学术论坛”通过让研究生主办参与,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的学术积极性,让他们将目光集中在学业上,真正着力于培养创新能力。同济大学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拓展学生学术视野,组织学生参加在校举行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年多达100余次。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为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平台,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灵感。四川大学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举办了以“思考、交流、创造”为宗旨的“四川大学创新教育论坛”,每周一次,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高校学术文化力

高校学术文化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发挥不单单是理论上的文字,还必须是实践中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对策,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机,发挥高校学术文化力的正面作用。

1、尊重高校学术文化力,奠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高校学术文化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凝聚力,科研成果的影响力、推动力,因此在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科学精神”,是应当被认同、被尊重的。只有一个能得到大众认同的学术文化力,才能逐渐融入高校日常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文化现象,进而形成高校独特的学术文化传统和精神准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文化软环境。

2、整合高校学术文化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

高校思想政治对象是人,不可避免的拥有主观意志。做人的工作更是需要遵循客观的规律,合理的对高校学术文化元素进行整合、调配,使大学学术文化的各个“作用力”相互交融,并真正形成“力”的整体系统,成为一所高校颇具特色的学术文化标识。而这种文化标识的魅力也正是吸引学生、凝聚学生、感召学生的力量所在,能够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3、提升高校学术文化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高校学术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力量。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学生的主观思想和行为习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在无形之中,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三)推进创新,探索政法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体系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也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势。但是,如上文所析,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因此有必要理念先行,从内容、方法、载体三个层面

共同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体系。

1、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体系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工作目标。最后,不能忽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方法到载体都能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坚持生命健康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人格,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其次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最后,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一改往日被动、灌输、封闭的教学方法,采用主动、开放的教学手段,通过提升学术文化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尤其是学术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转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体系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体现为一种“讲台”教育,而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网络成为又一重要的教育平台,网络教育的时效性、直接性、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面对面教育的尴尬和困惑。此外随着学分制的普及,生活园区也是广大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场所。在生活园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继教学区之后的一大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回应》,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徐信华:《论高校文化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月。

[4]刘灵芝,张锐戟:《学术文化力:基于高校软实力构筑的文化思考》,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

[5]刘灵芝,张锐戟:《略论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学术文化力之构建》,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年9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第三单元第2课《秋天的保健》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维

小升初冲刺第5次

小升初真题讲解5

“小升初”背后是否真的暗藏猫腻?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您,祖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依林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广东谭敏康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_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_参与民主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1212788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_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_参与民主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1074343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爱秋天-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红燕

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契机的政治理念"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