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9篇)_教学论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9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9篇)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

准确把握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内涵,是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前提。心理疏导不等同于心理疏导疗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更关注学生的内在感受和体验是否得到满足,能够更快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心理疏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心理疏导

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心理疏导疗法,该疗法广泛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当中。心理疏导疗法理论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行为疗法、现代医学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对于治疗各类心身疾病都显著效果。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中,心理治疗人员将自己受过专业训练后习得的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在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身上,帮助患者治疗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是医患关系,疏导的过程是心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医生通过这个交流过程了解并掌握患者心理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引导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畅快的表达出来,将患者的病态心理扭转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这种治疗往往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

2、广义的心理疏导

广义层面上的心理疏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类的沟通方式,在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疏通和引导,影响人们现有的心理状态,改善或者改变人们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广义的疏导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教育、管理等多领域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就是广义层面上理解的。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导和指导要多于疏导,忽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过多的教导缺乏亲和力,容易产生距离感,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困扰,加以正面的引导,让心理疏导的对象体验到被充分尊重的感觉,对教育者有信任感,更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这个层面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可以借鉴并合理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的。

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心理活动的个体,我们有必要加强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恰当地把心理疏导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

1、心理疏导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具有保障功能。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显性或者隐性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往往会酿成大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就需要适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人诉求,让大学生感受到自身被重视和关怀,这是进行有效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其次,在大学生从内心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后,会让他们敞开心扉,减轻直至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抵触情绪,帮助其解决心理、生活和学生等各方面的问题。

2、心理疏导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功能

心理疏导在实际工作中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规律,能够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尽快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心境,对调整大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其工作重点在与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糅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排查,这要求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搜集大量有效的学生个人资料,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其归纳分析,未雨绸缪。由于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会面对各种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对症下药,而心理疏导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在动态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3、心理疏导对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教育功能

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进入大学之后,每个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学业,也可能是因为人际交往,个人感情等到,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出现自我调控能力失调,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心理疏导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以心理调适技能来说,就应该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高校应重视心理疏导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过关的人才。

三、优化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维,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重要的位置,拓展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全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心理疏导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并优化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努力解决大学生在各方面遇到的心理问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教育相结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从而不断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和内地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动力,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在高校德育及各科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渗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学生的个别咨询相结合,多开展心理咨询疏导服务,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需要加强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这也是将心理疏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心理疏导机制的重要保障。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优化心理疏导的育人环境。

心理疏导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专业方法,把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教育者在对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园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校的整体规划如果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可以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内得到无形的熏陶。校园内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们及时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持久性的影响。高校应站在学生健康稳定发展的高度,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优化心理疏导的实践阵地。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不断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参与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到社区、乡村等基层参观学习,了解社会现状,重新认知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老区等,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来之不易,增强为国家做奉献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在道德上和智力上都合格的人才。

4、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优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网络阵地。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便捷、可及时互动等优势,是大学生非常熟悉的阵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空间,充分运用新媒体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相关的网络建设,通过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慰藉,帮助大学生掌握有效的调节心理的方法,及时疏导大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起到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对网络中传播的学生言论加以重视和分析,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尤其是重视那部分散布过激言论的学生,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这项工作需要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充分的职业敏锐性,科学的工作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控和屏蔽。

作者:王冰丽 单位:平顶山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文化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建设期间,各种文化不断兴起繁荣,文化之间相互交织影响,通过社会文化的沉淀,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大学生是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载体,社会要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符合多元文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当前文化视域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的竞争以及人才的竞争,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社会文化开始不断完善丰富,最终形成目前多元化的局面。互联网的普及将信息迅速传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以往,开始走出学校、走出课本,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给大学生。大学生是一切新鲜事物的接纳者与传播者,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互联网具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在众多的文化思想中难免会存在落后、不积极的思想,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通过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各方面,并且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当今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了一定改变,由于当今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造成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目前社会处于开放的状态,各种文化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局面。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众多的文化当中,存在一定的拜金主义和暴力主义等,甚至还会存在一定的不良色情信息,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就此我国要倡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各个高校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就此,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并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影响,就此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尊重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树立开放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在当今文化视域下,尊重不同学生、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采取恰当的态度接受多元文化,在众多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各大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向学生讲授严格的道德戒律,而是促进课堂的开放性,在授课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发言,表达自身认同的道德观点,老师根据学生的道德观点予以指正或者引导,就此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除了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以外,还要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并且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环节,融合当今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生活,使大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纳。并且,还需要适当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这对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并且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当今文化视域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未来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作者:刘春波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机部分。早在8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际化程度高低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声誉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一)人才培养国际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要求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理解力;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晓国际规则,取得相关行业国际认证,能参与国际竞争;要求起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直接参与跨文化交流。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做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把培养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培养国际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元素融入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我们的人才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在国际化人才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国际化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越来越开放的教育环境,一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了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开放的教育环境意味着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国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不同社会的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更多国际师资和留学生被请进来,丰富了大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和交流,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理解力;开拓了更多的国际实习和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但是,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和融合。多元价值观的碰撞意味着传统一元道德观的解构,加剧了大学生的道德选择焦虑和自我认同困境。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意识形态间的斗争越发凸显。相对于中国这类后发展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更有优势和影响力,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很有可能异化为高等教育西方化,导致全盘照搬西方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丧失教育主权,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现实差距,如不及时引导,容易导致理想信念模糊,淡化民族和国家认同。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如火如荼的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却显得相对准备不足。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手段与国际化不同步,无法有效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难题。新形势要求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要求引导学生做好境外实习(交换学习)的文化适应,要求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这些均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建立学生工作和国际化工作的协同机制

我们强调全员育人,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当作学生工作处一个部门的事情,不懂得借助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国际化部门的作用,共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国际教育中心参与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国际教育中心参与引导学生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在新生报到环节,国际教育中心开展国际教育,为你的成长加分的专题宣传咨询会,面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参与国际教育项目的益处,鼓励学生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尽早做好个人成才规划,在校期间多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奖学金到境外学习体验,学习外语以增强留学及国际就业竞争力等等。学生处将国际教育与学业发展规划专题讲座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必要环节,由国际教育中心主讲。国际教育中心还与学生处合作,设计了中西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包含西学大讲堂和国学大讲堂两部分。西学大讲堂邀请国外合作院校专家、本校外教和出国访学教师为主讲,就本国或访学国的文化做介绍,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国学大讲堂邀请国内专家就中国文化举办国学讲座,帮助本国学生和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此外,还通过国际文化周等活动,创建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国际教育中心积极开拓国外交换学习、实习、留学和就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学习资源;开设英语、韩语等外语培训班,为学生提升留学和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建立学生工作和国际化工作的协同机制,广泛发动多部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国际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将更多国际化内涵和要求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指针。如作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之一的外语应用能力,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起关键作用,综合测评体系应对提升外语能力给予鼓励。又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深化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综合测评体系要对积极参与国际化实践,如国际夏令营、国外带薪实习、交换生项目的学生给予鼓励。在奖学金设置上,要给予国际项目一定比例,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同时,要将国际化的相关指标纳入系部学生工作考核中,引导系部学生工作更多关注和支持国际化。此外,要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熟悉国际礼仪和掌握国际规则的活动。大学生熟悉国际礼仪并运用得体,能够展示良好形象,拉近与外国人的距离,对参与国际交流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前,开展跨文化适应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克服对国外学习的畏惧心理,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

开放的教育环境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也使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为突出和尖锐。各种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大量涌入校园,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风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避免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面对发达强大又无孔不入的西方文化,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心理认同感。在学生赴境外学习和实习前,加强外事纪律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防策反能力,教育学生要警惕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披着国际交流合作外衣的活动,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在国际合作中,要牢牢把握教育主权,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国际化素质

俗话说,育人者先育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才培养观念、国际化素质直接影响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尽快更新观念,以国际化的眼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广辟渠道,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国际化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先进的育人理念和做法,了解国际领域的各类信息,开阔国际视野,逐步提高国际化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培养全球思维,掌握国际化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层面专门召开了国际化工作研讨会,对国际人才培养进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参与其中,受到很好的国际化洗礼。此外,多名思想政治教育者参加了长期或短期的境外访学交流活动。访学回来后,举办了多场访学经验交流会,对队伍国际化素质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下一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境外培训事宜也将提上日程。

四、总结

总之,研究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变化规律,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有助于应对国际化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对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作者:李敏玉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及对策探究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障碍

1、传统教育方式导致的接受障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是建立在异化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强制的有效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在于教学活动中体现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以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作为教育的客体,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从式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方式极易出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强制压服和单向灌输的被动局面。以网络、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流方式,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交流欲望和需求,用新兴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传统的从教学中获得信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在新媒体构建的在线交流、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实时的表达交流个人的思想观点、倾诉心声。

2、滞后的教育内容导致的接受障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效果的成效,要求我们的教育内容应当与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实际和社会需求紧密贴近。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应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更应有效地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富于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才能被我们的对象认可和接受。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乏味空洞、缺乏现代气息、与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脱节现象,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存在忽视和回避的状况;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编排,偏重于对基本原理的阐述,违背了教育应遵循层次递进的顺序关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交互、开放性特点,网站、博客、微信、QQ群等是大学生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影视、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丰富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充分体验到只要你想了解,新媒体就会让你知道的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获取信息速度的不一致,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而且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

3、单向性教育方法导致的接受障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形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师生间良性的沟通交流和教育引导关系的形成。但是,目前阶段在我们的高校教学课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问题存在于教学方式上的空洞说教、单一刻板,极少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实践和参加公益性活动等实践活动,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以轻量化、多元化为特点的新媒体背景下,伴随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都耳濡目染的吸收新知识、拓展新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单向、线型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大学生在这样的信息交流环境下形成了较强的主体探索性和自我选择性,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抵触和不接受的现象。

二、新媒体时代下消除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障碍的有效措施

在新媒体背景下我们只有把握好新媒体的时代特点,在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观、更新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巩固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充分满足大学生日常学习和交往中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确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育对话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构建平等互动的教学理念,用平等交流对话的教学方式取得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的融洽,是大学生自觉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理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在工作中。首先,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接受效果的互动影响。高校教师应重视专业素质的提升,努力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分析和解答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扰问题和现实困难问题。其次,加强新媒体技术手段和双向交流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在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应加强掌握新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师应主动的熟悉大学生的Q群、微信和博客,关注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交往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捕捉他们的言行表现、心理倾向和思想诉求,了解学生的诉求,增进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和沟通。

2、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一方面,应重点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为重点,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大学生在个体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具有差异性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性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着重在实践中围绕贴近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展开教育活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富于理论接受力和事实的说服力。此外,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风格,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成长的提点对教育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使教育内容在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征。

3、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途径

新媒体时代下,构建一套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我们应转变从传统的简单说教、照本宣科的课堂教育内容,向启发引导、轻松交流、耐心疏导的教学方法。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微信、博客、QQ群等,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教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通过应用融思想和趣味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交互式教学,提高大学思想政治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对于具有新媒体特征的高校校园,我们应将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传统的校园文化传播方式,与微信、QQ群、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式媒体结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用新旧媒体结合的方式打造高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在校大学生成为我们校园活动的主角,拓宽学生之间专业学习和生活交流的交流。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和启发,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各类新媒体进行互动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作者:邱燕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探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顾名思义,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规范思想和行为,促进其自我发展和提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在其大学生涯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从社会所需人才的储备定位看,需要德才兼备的后继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体制,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需要青年人对事业的薪火相传。在每个历史阶段,青年人都是未来和希望。一代青年的能力和水平越高,就越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表现和信仰认同,否则就会陷入社会动荡、民族命运堪忧的境地。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颜色革命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其二,从大学生主体看,他们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专门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完善心智、品学俱佳。今天的大学生注定要成为明日社会的主流,他们的道德品质越优秀,理想信仰越坚定,就越能有力地推进社会发展,就能更好地为他们下一代树立良好的道德召唤,使国家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本身而言,也同样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内容的取向,二是手段的取向。前者是对什么进行引导,后者是通过什么进行引导。这两个问题密不可分,在实践中相互支撑,不可忽略任何一方。本文集中阐述的是内容上的引导,如何利用适当的手段可以作为另一个专门问题探析。如今,高等教育已实现大众化,大学生活是众多青年走向社会之前最后的系统教育。每个人终究要走向社会,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完成学业后逐渐融入社会被社会化。在一般意义上,一个社会对社会化的人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具备生存、生活技能,为合理改造自然和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了解、熟悉并遵守社会规范,这样才能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共同发展;三是掌握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懂得社会发展方向,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靠近社会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就社会化要求的这三个方面而言,第一个方面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因为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作为从事某一行业的基础的基础,还需要在工作岗位中不断磨练进步,不断发展。而后两者,却主要由学校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因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年向成年转变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代青年的思想品质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变化和发展反映出青年人价值观的多样化和统一性。

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意大利学者马志尼指出:教育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而教授则是为了提高智力。前者培养人们了解自己的责任,后者使人们能够尽其责任。没有教授,教育往往起不了作用;没有教育,教授就成为一根没有支点的杠杆。对大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不仅限于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拥有动手能力和实践本领,还需要提高道德修养和明确肩负的社会责任,这种价值层面上的导向,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当前社会多元价值并存,每个社会个体都会面临现实中多元价值选择的可能性。但在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社会也都有自己倡导的主流价值,这样才不会使多元价值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一个稳定而充满活力的社会需要主导的价值体系去统摄多元价值追求,而不是去消解或毁灭多元的存在,这也是求同存异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主流价值的引导,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不应该追求的,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目的便是使当代大学生懂得社会的需要和拒斥。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生动活泼的实践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信仰模糊、观念扭曲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积极引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共同遵守、追求的目标,并促使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更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用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国家、社会、个人的目标追求,表述清晰,内容明确,是当前一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和谐社会、适合个人进步发展的共同原则,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积极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必须责无旁贷将之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内容第一,引导大学生认同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党的十八大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内容,这就凝练概括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主义共同理想。富强侧重经济发展,生活富足;民主侧重依法治国,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享有民主权力;文明侧重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等各项文明有机统一;和谐侧重发展成果共享,社会稳定。这四者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将长期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念,没有共同理想的支撑,就没有凝心聚力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青年人的价值观由多样、分化走向主流整合,民主、法制、文明、和谐、责任、公平等成为当代青年认同的价值理念。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后备军,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就需要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在文化交流、碰撞,各种思潮交织、交融的今天,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人群正不遗余力地同我们争夺青年,为了使西方敌对势力的这种图谋彻底遭到破产,我们必须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年轻一代。相比较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些宏大的概念,共同理想教育更能集中表达大学生的认同情感,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第二,引导大学生认同当代社会发展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最容易在青年中产生反响,也最容易引起他们心理波动。利益多元、价值多元、思想多元的趋势在青年身上体现得也最为明显。所以,形成一个主导的社会价值共识对引领青年人健康成长是必不可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航向标。当代大学生在诸多社会思潮面前容易迷茫,在一些重大问题、是非问题面前经常判断失误,尤其在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遭遇挫折时,还会产生非理性行为,甚至仇恨、报复社会和他人,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不可能拒绝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进入校园,不可能避免多元价值对大学生的影响,只能引导教育大学生正确面对,发挥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的正面影响。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对社会形成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对社会发展方向形成正确判断,提升思想认识高度。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整合作用,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既不舍弃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又能使之维护核心价值的主题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定位和意义,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对价值判断的研读,形成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共识,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要求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准则。第三,引导大学生提升自我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舍己利人等广受赞誉的道德标准受到挑战,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诚信缺失的弊病越来越显现出对人们心灵的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对当前道德准则的重新界定,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扬的道德标准,更是对公民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履行义务的要求。这也是道德培养的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感、民族自信心,投身改革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敬业教育则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帮助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发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思想政治教育要涵盖大学生对个人、对家庭、对组织、对国家的诚信教育,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引导大学生与人友善,关爱、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涉及利益问题时多为他人着想。

四、总结

人们认同、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是一个复杂的思想矛盾运动过程,包括了主体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反应、选择、整合、内化等一系列环节,是主体能动性、受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需注意,要适应大学生价值观认知、接受和形成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目标。

作者:王佳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六篇: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一、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育人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在学校和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方面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高校辅导员重要作用的表现如下:

(一)高校辅导员是高校领导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管理者,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高校辅导员能够针对学校党委给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贯彻到大学生健康发展中,是高校领导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二)高校辅导员是维持学校安全稳定的主力军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交流频繁,对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或者问题,都会第一时间知晓,对此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将学校思想融入到对学生教育教学上,更好的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

(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方法,更好的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大学生清楚认知社会,对大学生成长和未来就业都指明了方向,同时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相近,在大学生队伍中,能够更好的融为一体,深得学生的信奈和喜欢,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宽高的举措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高度指的是思想政治的高度认知,高校辅导员应该引领时代的发展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认识高度,并外化为个人的行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其理论去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使教育对象形成与其要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如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观看、图文结合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给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分时期的贯彻实施,更好的切换大学生的兴趣特点,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度

长度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高校辅导员通过常年累月对大学生不断的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贯通,从开始作为引路人的高校辅导员,到后期的辅助指导,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所以,在面对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度,合理分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有耐心、有步骤的进行开展育人计划,如大一时,辅导员可以从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教育;而大四时,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培养就业发展的最新认知,端正自身的价值。

(三)拓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宽度

宽度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高校辅导员不要仅仅局限于国家政治思想、大政方针,而是要根据社会转型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实际,然后让大学生从自身做起,然后逐步提升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升到国家高度,从而产生质变的升华。

三、总结

高校辅导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宽高,在日常工作中,要紧随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更高认识,并外化为个人的行动,达到思想教育的终极目的,同时还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更加有耐心帮助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载体和重要的保证。

作者:徐珍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性分析

一、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不到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先进接班人的重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但调查显示很多高校把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视为学校安保部门的责任,而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才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群体,并且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理论,对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没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对突发的公共事件比较陌生,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演练和实践,另外,现今对于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没有具体的条例和法律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地位得不到保障,因此对于应对危机的有效性具有不利影响。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应急机构的建设不够重视,往往是空有其表,事实上无人管理,即便有人管理,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或有预定的提案却没有实践,使得大部分高校的工作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意识不强。因此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缺乏

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并没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对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高。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因而显得措手不及,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学校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不健全

据调查90%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期间没有受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和实践,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很有必要;有4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教育不够完善,仅仅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学校完全忽视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教育。另外对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进行调查显示,仅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认为自己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学生占到80%。这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的教育不够健全。肩负着培养我国接班人的大学校园,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大学适应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现状。有效的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得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

(一)心理教育

就读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依据心理学内容,正直青年的大学生的心理已将逐渐成熟,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一般都能进行仔细分析和冷静应对,事件的处理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但是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导致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影响对事件的处理,使得事件恶化。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二)身体健康

环境往往对人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会使得人的压力变大,强大的压力会使人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等生理反应。严重者可能引发疾病。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学生的健康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乃至国家的职责,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三)行为方面

情绪和做事的动机控制着一个人的行为,作为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往往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会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过激行为,例如参加街头游行或加入制造动乱的组织,对社会带来危害。

三、增强大学生应对公共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作为培养社会未来人才的高校,应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放在重要要位置,做到以人为本,促进日常应急教育,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更加系统具体的进行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日常中,使学生时刻都为突发公共事件有所准备。

(一)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方面,学校加强对教育内容的研究,使得教育内容更加完善和丰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先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要以爱国主义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我国的民族精神,体现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敢团结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提升大学生对民族的自信心,对党和国家更加的认同和信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另外展开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起大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使得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大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二)加强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教育

突发事件的发生破坏性较大,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发生,避免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出现消极应对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展开突发事件的演习,为突发事件真正发生做好准备。

(三)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机制

为了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水平,学校要建立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关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体制,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应当适当加入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使得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在日常学习中逐渐提高。

四、结束语

思想决定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处于和平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对于危机意识较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对于应变突发事件的知识,学校要加大重视,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演习,以达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

作者:付巧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第八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1.大学生物质关怀多于精神关怀。

目前,在校大学生在入学后绝大多数都接受过关怀,但这些关怀中物质关怀占绝大多数,精神关怀比例较小,甚至缺失。这其中,物质关怀包括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大礼包,各类社会的资助等,精神关怀少之又少,大多集中于理想信念、诚信感恩关怀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就是资助,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也是顺应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精神关怀教育比较能从心灵深处教育人成长成才。更加能够体现实效性,因而,必须把物质关怀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最完美的组合。

2.高校的教育方式上,缺少应有的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

纵观近些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由于历史因素,常被认定为一种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在教育体系上,教育者重视社会需求,轻视心理认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总是会用既定好的理论作为教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内心感受。长期以来,教育者教师处于高处,对学生来说,相当于领导者,常常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育;受教育者大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不能在各方面全面发展。致使我们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视施教主体,而轻视受教主体的现象。在教育方法上,古往今来数十年,习惯于中规中矩的规章制度,然后用这些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服从性和统一性,注重的是共性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创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下,慢慢的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对一些新鲜事物缺乏兴趣,个性缺乏,常表现的唯唯诺诺,循规蹈矩。

学习和工作中常常缺乏热情,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和耐心,往往只是关注结果,这种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个性发展。

3.高校的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欠缺。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水平和层次逐渐充实和提高,但是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太过于注重教育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而忽略了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这种软实力。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文关怀的措施

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并且独生子女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可能生长在一个家长溺爱的家庭环境中,个体意识和特例独行的个性都比较强,但是也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集体荣辱感淡薄等问题,如果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可能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走向更好的精神层面。

1.构建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大学传承的是文化,研究的是学术,崇尚的是真理,生产的是人才,塑造的是品质,萌发的是理想,培养的是能力,熔铸的是精神,服务的是社会。构建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并影响其人生轨迹的精神财富的时空存在,学校的人文气息能够直接作用于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每个生活于大学的人,都会接受校园文化的陶冶。因此高校应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校园景观建设,凸显学校的精神与特色,强化学生参与学校制度的建设,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实现全面的进步。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中的人文气息要重视学校基本设施的建设工作,如食堂、公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属于学生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等,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得正常进行。硬环境对学生会产生直接影响。其次,建设好软环境校园文化,包括学风、校风、师风、班风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等。

2.教育手段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作用于人的系统工程。它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核心的,而人文关怀的出发点也是人,可以说它们的作用点是共通的,就是以人为本。对于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关注他们的个性需求,尊重他们在教育中的主要地位。促使他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引导他们全面和谐发展。根据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教学内容应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能够多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所在,从心底里接受,直至喜爱。

3.发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文关怀。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是关心指导学生生活,自己没有深厚的思想教育理论理论知识去指引学生和影响学生,那学生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人文关怀的建设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视,满足学生发展中的个性需求,使大学生健康的发展。

作者:马杰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第九篇: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一、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着重视教育主体、忽略教育客体实际情况的问题。对于一些教育者来说,往往也只扮演着传道、授业和解惑这三种角色,使教育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在课堂外则缺乏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得单向和枯燥。同时,在教育内容上,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机械式灌输,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没有把整个教育过程当作是一种含有生命情感和生活实践的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实践中独立出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硬、空洞和抽象。在教育方法上,只注重疾风暴雨的瀑布式灌输方式,而忽略润物细无声的喷泉式交互探讨;只强调外在规范的灌输与被动认同,而忽视启发个体的理性自觉,不能很好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创业教育应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革新教育方法,进而使学生实现自觉地提升自己。一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实现多样化发展,不仅要有教师系统化的讲解,更要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二是教学形式上多样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三是教学手段上现代化,借助信息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打造立体化的声影课堂,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办学的影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是学生自身,而是以服务社会需要为目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理想化、圣人化,不注意一般性思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错视大学生的正当利益需要,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认同,过分热衷于政治层面的教育,忽视教育活动真正蕴涵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教育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和放大,会逐步限制学生的言论、思想和行动,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慢慢处于弱势地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统一起来,重视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而不是学生空学了一大堆思想政治理论的名词概念,却不知道怎么样面对社会现实中的道德生活,致使他们很难从实践层面上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创业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方面。经济上,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业型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社会上,创业中大学生将自己的技能、特长同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由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政治上,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乎国家的发展大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绝对权威性和受教育者完全服从性,忽视现代社会对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背离人的实践本质相关规定。它只是单一地把人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阶级需要的工具,人的需求不能够满足,主体性不给予肯定,创造性不得到施展,个性不充分发扬,受教育者被简单地看作理论知识的接受容器、可以训练甚至驯服的工具。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缺陷性在于过于追求学生的统一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进而产生了对学生教育方法的固化和僵化,难以将晦涩难懂的教育理念真正地带进学生心理。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走出固化思维,摒弃工具化的倾向,抛弃以往用单一的绝对标准来裁剪和抹杀学生个性,打造个性差异的培养模式。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朴实化、平民化、具体化,呈现出强大的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如果只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考虑恐怕是不甚恰当,但就业却是学子展现才华、实现理想抱负、成就辉煌事业的重要途径。它涉及相关者的多方利益,事关民生根本,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大学生个体性的实现是自我实现的前提,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引导学生把握就业规律,提前准备,长远打算,在创业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身目标,突破个体极限,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同点

(一)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方向一致,互为渗透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为目标,这使得培养学生的目标愈加宽泛和深远。而创业教育着力于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着力培育学生的思想、精神等,反映了国家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提出的种种要求。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就是对创业教育本质与目标的最好诠释,其中它所重点强调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它们都是以创新、创造、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教育对象进行创新精神、创业思维的开发,善于把握独立性和合作性,具有敢为性和坚忍性,具有克制性和适应性等个性品质,二者在目标上相互融合。

(二)二者在教育内容上,融会贯通,相互包容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通性。例如,创业教育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团队互助意识以及助人意识等,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以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畏艰难的信念。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共同点。此外,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讲授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更深层次去激发大学生内心对于创新创业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并努力促进其各方面创业素质的形成和提升,使大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和做事,让国家创业人才特别是高水平高素质创业人才不断涌现,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因此,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贯通。

(三)二者在教育方法上,知行合一,重在实践

在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方面,都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应如此。创业教育的首要工作环节即是各高校通过建立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开办创业实训试验班,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将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付诸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让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是否正确。大学生要发挥聪明才智,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智力成果,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高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创造出新的需求,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因此,二者在方法上相互依托。

三、创业教育视域下如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就业制度从以往统分统配向自主择业方式转变。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然而,相比于已经形成的创业社会大环境来说,高校的内部环境却仍缺乏丰厚的土壤,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还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的意识,更难以对这种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只有先进、正确的理论才能有效地促进实践、指导行动,所以要明确创业教育观念,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创业素质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单一培养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厚基础之上个性发展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进行创业教育为正确解决教育方针并找到合理的育人途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高校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创业教育观念的传播和发展,必然有助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即是通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这包括触发他们对于创新的动机、信念和信心等。在培育创业意识过程中,贯穿着正确的三观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些内容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发挥创业意识的先导性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就业、择业和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就业择业观以及创业观;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将其聪明才智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其次,促进创业意识的养成。冲破传统是树立创业意识的前提,当今在校的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在创业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想观念:一是等、靠的思想;二是固步自封、骄娇习气。创业意识的实质是创新精神,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理念,易于使得教育内容落于实处。再次,开展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活动对创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就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承受能力,良好过硬的心理品质是重要的内在条件。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并不是取决于创业者的智力差异,而是在于创业者内心是否拥有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由此,我们要通过创业技能实践培训、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健全大学生健康心理,切实展开教育奠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

(三)营造思政教育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国外创业教育活动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文化氛围的熏陶。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精神,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同化作用,而创业文化氛围则存在着大学生接受慢、教育氛围难形成等劣势。因此,应当在校园中积极地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勇于创业、敢于创业、乐于创业的心态。此外,还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广泛讨论和平等交流的氛围;要广泛宣传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社会要形成合力,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提供制度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的帮助。通过开展多样形式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突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使创业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把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之中,充分运用好创业教育的新阵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新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张玉 孙雅静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今晚800 2019 禁令下的“小升初”违规现象再调查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彦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爱秋天-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红燕

都七中小升初: 1×2×3......×99×100的积的末尾0的个数问题

小升初过度第四课,什么是相反数?怎么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广东谭敏康

小升初须知part2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广东陈炽均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罗岚阳

小海燕小升初家长会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9篇)"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政治教案
政治课件
政治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