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点 第一,变理性到感性为感性到理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因问题而产生,而政治课教学中容易激起学生思维兴趣的,往往是对事实材料、社会现实情况的分析。例如,教材正文间隙有不少小字材料、插图、表格等,教师都可以拟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一番讨论总结,由此而
得出的结论,不仅易于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而且更易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变机械直接的提问为灵活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应避免机械的直接的提问。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提问更艺术呢?其一,提问的题型要灵活多样,可以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辨析、材料分析题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二,要提高提问的效益。即设计的提问对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具有效性。其三,提问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识记巩固,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点。
第三,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教学为整体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不少的老师仍然注重一章一节的教学,学生对单个知识点也掌握得较好,但综合起来就不知所措。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对教师来说,必须做到“细读全书,精钻章节”。在新学期伊始,首先要通晓全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样既有利于整体教学,又有利于知识之间的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要理清框与框之间的联系,归纳大小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从而掌握重点,摸准难点,理清知识线索。
第四,变给学生“金子”为教会学生“点金术”。“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政治课教学在进行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呢?所谓会学,有人将之归为会读、会问、会写、会忆、会用。会读,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会问,就是鼓励学生勤学好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写,就是培养学生巧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习惯,提高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忆,就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联系、概括和综合;会用,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社会热点,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2. 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会创造的核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二,鼓励学生培养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思维能力。信息社会给予人们更多的自主性,当代中学生接受知识途径的增多必然会引发思维的活跃及多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敢于怀疑和质疑前人的勇气。“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
3. 使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面对信息激增、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传统的粉笔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已直接影响学习本身,学生信息来源不再以相对固定的课本与教师为主,而开始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直接寻找、检索并收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和资源。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介,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 突破应试框架,实行“双开”****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我们以前的考核、评分方法远远脱离他们的兴趣、特点和真实水平,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天地。平时学生流露出活跃的独创思维也往往受阻或被压抑。而目前施行“双开****”却不同,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可以不拘一格,没有固定、僵化的标准****,贵在言之有理。特别对学生在开放性试卷考核中有独创性见解还予以加分的奖励制度,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行开卷****,由于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试题大多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这就迫使学生改变过去的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他们平时关心身边的小事和国内外大事,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没有现成****的束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个税改革要减轻工薪阶层的负担
2016年10月第3周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
2016年10月25日国内时事新闻
2017高考政治知识考点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我国的政党制度
不妨给“地方特产”一个法律定义
2016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易错政治题型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点要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政热点:高擎长征精神火炬,开创新局夺取新胜利
2017中考政治知识考点总结: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0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资料: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小鲜肉”不该成为时尚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要点:文化与生活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只是多发三五百
时政热点:为啥官员只在落马之后说“人话”
让更多“最美护士”修复医患信任
2017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习近平纪念长征胜利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时政热点:公务车不挂牌实乃权力“抛锚”
17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017年中考政治考点: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
2017年中考政治考点:违法犯罪知识点总结
2017年中考政治知识考点总结: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2016年10月第3周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老男孩”组合堪称互助养老范本
让长征成为永恒的“理想信念之镜”
2017年中考政治考点解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