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意识及其意义
课程目标意识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何而教”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何而教”的课程目标意识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说,就是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价值,重视所有学生共同发展、普遍提高的意识。
1.1课程目标意识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课程目标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具有高度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已毫无异议,但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课程目标意识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课程目标意识促使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具有“对象”意识和“全人”概念,即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全面弄清学生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并综合各方面情况一起融入到创造性的备课活动中去,把握学生需求的实质即摸清学情、了解生情。所谓学情,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爱好、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意志和品格.
1.3课程目标意识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建构以实践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目标意识要求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富有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1.4课程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和开放性。实践性,就是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开放性,就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1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8.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必修四3.1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