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四读二论”教学法 新编思想政治从基本的事实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教育性,以政治方向带动思想品德教育,以“知”导“行”,为行为养成服务,并努力反映时代特点,接近学生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民乐县洪水中学岳淬川老师采取“四读二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1.读课题
课题是全课的知识概括,也是每一课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展示了课文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
如第一课课题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本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引发一连串问题:什么是祖国利益?祖国利益为什么高于一切?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通过读课题,使学生抓住要害,展开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再如第五课《公民要自觉遵守纪律》,课题总括了本课三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怎样遵守纪律?尤其重点突出了行为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通过读课题,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强烈的印象,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行为的落实。
2.读框题、读标题
框题、标题是同一课题之下分属不同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线索、提纲,犹如一棵树,课题是主干,框题、标题是分枝,读框题、标题可理清同一知识体系中的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知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如第四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分三节六个框题十二个小标题,这些框题与标题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树”:
3.读课文
阅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要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认真读好教科书,一般可分三步去进行具体指导。
首先依据自学提纲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问题通读,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地整体了解,掌握总体框架。
其次指导学生依据题纲细读,讨论分析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找出提纲中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有关知识内容。
最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或圈字、或加点、或画横线、或加框,对重点句段以及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记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在第二课第一节教学中,先出示提纲,结合读框题、标题让学生通读,把握基本框架,再细读从中国近现代史归纳,认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然后重点读结论,这样通过反复读,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4.读插图
充分利用插图,结合课文阅读,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文主题,增强阅读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5.讨论材料
充分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思考探讨,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接受教育。
6.讨论自我
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自我教育,找到自己的位置,把内心的教育体验化为实际行动,把知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专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
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我和父母
第三框 唱想自信之歌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三课 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的教案
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一册认识你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简明教案第二单元(1--3课时)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复习指导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欢快的青春节拍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二册见义勇为 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第四册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聪明来自勤奋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9课:我会负责
犯罪与刑罚 —— 初中政治第二册教案
《犯罪的含义》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五册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
自尊自信—积极的心理品质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第七课 增强自尊自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二册新的学校 新的向往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二课 第六框 活动课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