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佛的经典文献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系统展示“隋唐政治思想”的专著中,必须涉及这类历史现象。实际上,任何一种有新意或有特点的经典解读也属于进展的范畴。这就是说,如果只盯住少数著名思想家,反而有可能忽略了一些进展。对实况缺乏全面的认识,也不利于准确评估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及一个时代的思想特点。
过程,即一种政治思想由何而来,因何而生,向何而去。历史过程的考察主要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现象的问题,通常要涉及各种重要的历史因素,特别是政治状况、经济进展、社会基础、制度背景、文化传统等。过程分析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类研究必须广泛借助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视角、方法和成果。
意义,即进展、特色和价值。进展,即一种政治思想的超越前人之处,包括扩充、完善、移植、修改、融通、创新等。特色,即一种政治观点、主张或学说的独特、独到之处。价值,包括对一种政治思想的各种角度的价值评估,诸如对错优劣、是非曲直、理论贡献、历史作用、社会影响及其现代意义,等等。意义评估是思想史研究的关注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客观、全面、准确的意义评估需要有更宽阔的学术视野。以对孟子政论的价值判断为例,许多学者认定倡导“民贵君轻”的孟子是“民主”或“反专制”的,他们还断言张扬这类思想的人“寥若晨星”,乃至这类思想遭到专制君权的“压制和围剿”。[2]但是,如果用现代政治学的尺度考察孟子的制度理念,就会发现他的王道、王制、王政符合“专制政体”的一般规定性。如果仔细考察历史过程,就会发现在孟子阐释“民贵君轻”之前,立君为民、民重于君的思想早已达到理论化的程度。如果系统比较儒、道、墨、法及道教、玄学等重要政治思想流派的政论,就会发现,在一定意义上,民重于君是历代著名思想家的共识。如果考察更广泛的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许多帝王将相认同乃至赞赏民重君轻的基本思路,他们的一些论述甚至比孟子更精到。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对孟子思想的价值判断建立在更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相关史实及分析参见笔者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3]
思想史研究者很容易将目光仅仅局限在思想家身上。过分抬高少数著名思想家的历史价值是最常见的弊病之一。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具体的思想成果最初都是由某一个体创造的。但是,在思想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思想成果往往呈现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与此相应,思想的载体也会多种多样。依据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政治思想的存在形式及主要载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型,即个体提出的主张、政府制订的政策、国家实行的制度、大众认同的价值、全民缔造的文明等。旨在全面揭示实况、分析过程、评估意义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必须全面考察政治思想的存在形式及主要载体。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强化问题意识,拓展学术视野。
综上所述,“思想”与“政治”都具有现象的弥散性和载体的多样性,而“历史研究”属于问题研究范畴。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相当宽泛,内容十分丰富,视角颇为众多。因此,凡是志在有所创见的研究者,都不应让狭隘的学科意识遮蔽自己的学术视野,而应强化问题意识,从特定的问题出发选择课题,并针对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对策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方法
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
论文化功能对思政教育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
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的情感教学
活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性分析
分析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创新机制
谈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对策论述
思想品德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创新
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的渗透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层次
高中政治与信息的整合发展
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困难及方法
分析思政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中学政治中的举例教学综述
高中政治教师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高中政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政治中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思路
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几个路径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
高一政治新教材的高校运用
论怎样在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的创新性
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生问题认识
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个方法
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创新的问题和策略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