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探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寻路与探路”中的第二课。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组织学生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学会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在试教本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到学校周边探路的活动。活动中,学生以学校大门为中心确定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小组,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实地探路。由于学生留心观察,做了比较详细的文字记录,采集了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因而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是,学生在考察中却惊异地发现,在学校附近一条200米左右长的街道上,竟开设了17家发廊。“这么多发廊都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为什么都选择在这条街道上开店?竞争如此激烈,他们的生意是不是很好?……”一个个问题,就像是一团团火苗,将学生探究、解决新问题的渴望燃得旺旺的。教师是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地议一议,还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我选择了后者。没料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教材以外的“附加题”,其间更有许多的体验和收获。
通过试教反思,我对新课程有了深一层的体会。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它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教学中,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见,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如我试教《校外探路》一课,教学已经完成了预设目标,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又产生了新的感受和疑惑,这时教学就不能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应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一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培养中的“中点”,教师切不可把它当做“终点”,以“目标”取代“目的”,否则就会阻隔人的发展。
当然,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他们自己在学习进程中对某些生活现象产生的问题,结果可能并不理想。如在调查中,不少的被采访者(发廊老板)拒绝或敷衍学生的访问,使部分学生的调查受挫。但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强调的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又如个别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邻居的采访,了解到哪几家发廊装修有特色;哪几家师傅技术高超;也有的学生为了采访发廊老板,特意去理发或动员家长去理发,从中感悟到:要想获得采访者真实的想法,必须主动与其沟通。可见,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与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路上收获更多。新课程提示我们:学习,需要带着新问题上路!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1.1体味文化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9.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课件
高二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高二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