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搞清楚的理论前提和实践目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青少年儿童生动活泼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我认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中小学,总的目标,素质教育是把适龄的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具体来讲,素质教育主要是把适龄的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公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把少数学生从多数学生中选拔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这样,新生的社会实践主体便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升学继续受教育,一部分以失败的姿态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列。其实,由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即使升学的少数派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方面也不是均衡发展的,更何况失败的多数派呢。这样,情况就很明白了。社会实践的主体的大部分或多数派被学校教育塑造成一个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次等”公民,同时,极少数的社会“废品”公民也应运而生了。这样的教育,成本高,效益差。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民族落后于世界其他一些民族的一个原因吧。由此可见,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
“合格“作为 一个标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其“合格”的具体要求
第一,知识的全面性
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和哲学学科的最一般的知识。每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受教育者除了具备他行将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使用,林业管理,计划生育、城市建设、金融保险、卫生防疫与保健、识别伪劣产品、法律诉讼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的有关行业知识,看起来掌握这些知识与我们的职业无关,其实它不仅关乎自己的生活,也关乎他人的生活,甚至影响社会风尚的好坏和经济增长的快慢。比如,计划生育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如果我们培养的合格公民掌握了有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知道人口众多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他们就会自觉地履行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的法律义务。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合格公民必须具有全面性的知识,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社会系统中,人只有相互支撑,才能更好地生存。
第二.社会现有生产条件下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技巧技法。
掌握了某一学科的知识,不等于具备了某种实际操作的能力。比如,我们掌握了文学创作的有关知识,不等于马上能写出引人注目的诗歌、散文。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验证。还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从而形成某种技能技法。熟练的无线电工人之所以能自如焊接元件,组装电器,是因为他已经在岗位上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形成了一种技能。大家知道,蘑菇栽培技术我们能轻松地掌握,但要在实际菌种培养过程中,栽培出又大又厚又鲜又嫩的蘑菇,那可不易。只有掌握栽培技法,才能培育出蘑菇。技法的形成恐怕也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应试教育”缺陷就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设计图形,没有图形实物,仅仅是纸上谈兵罢了。比如,我们给学生讲授消息,通讯等方面知识,学生能倒背如流,但你要让他写篇消息或通讯,则一筹莫展。因此说,素质教育培养的合格公民必须具有社会现有生产条件下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技巧技法,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
第三,良性的就业失业观。
有社会需要,就有服务,有服务就有岗位,有岗位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失业,有失业也必然有就业。这就是“职业链”。在未来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一职业链中就业或失业状态。“应试教育”为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就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入学到毕业分配到岗位统统由国家人事部门作统筹安排。一方面学生对就业不能作任何的选择,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失业的心理准备。现在情况不同了,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合格公民必须具备良性的就业失业观:即要积极寻找机会,上岗就业,实现自我价值,又要有随时失业的心理准备,找出失业原因,再学习,再培训,不灰心丧气。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汲取课本上有关失业就业的知识,树立良性的就业失业观。
第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健康的体魄是我们能够从事任何事业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和身体保证。因此,素质教育要把体育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要树立体育教育终身性的观点。另外,要加强公平竞争和挫折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现实。
第五,终身教育观。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变迁,社会生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谁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就要被社会所淘汰。正如一些专家所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素质教育培养的合格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顺乎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素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具有终身教育的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继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职业的变换和社会的发展。
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2004年10月《素质教育》杂志、2005年2月17日《巢湖日报》、2005年2月《现代教育研究》杂志
河北石家庄赵县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辽宁省鞍山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河北省定州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讲述春天的故事导学案1
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2
湖南省永州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走近法律教案4
昆明三中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4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试题2
湖北省宜城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祝福青春教案4
广东省肇庆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1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试题1
江苏省靖江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走近法律教案1
祝福青春教案2
广西钦州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广东省罗定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广西平南县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广西贵港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辽宁省大石桥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阶段检测题
讲述春天的故事导学案2
河北省保定市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末试题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学业评测试题
2016届九年级政治上册期中模块检测题1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