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普遍存在着单纯传授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弊端,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中考实施“双开”考试改革,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焦点。在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双开”考试改革的要求,认识上还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实行开卷考试,学生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因此社政学科不存在什么改进和提高质量的问题,甚至可上可不上。二是认为实行开卷考试,由于学生学习上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了,因此社政学科会更难上。三是教师看不到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消极被动地应付,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思维。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阻碍社会课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如何使这种“考”和“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真正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俗话说“开卷有益”,实行“双开”改革,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教学特别是社政学科教学的角度看,不仅有利于教学告别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学以致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提倡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面向生活的视野,是当代开放式大教育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不是学会死记硬背,学会记住某些结论,而是要活学活用,即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它突破了传统的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小教育观而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研究,采取全方位的、系统论的观点,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网络教育、个人自我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的视野加以综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设施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而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如何坚持以“导学”为中心,以“方法”为主线,如何把握好课本知识、如何运用教材的基本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值得我们开展研讨与分析。
要正确把握好学科知识
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每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考试使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苦海,但带来的是学生以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找答案,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际上开放题并不脱离课本的知识点,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是由概念和原理构成的,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课本知识,就不仅要全面把握课本中讲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还要准确把握住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原理的科学内容。而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丢三落四,比较注重机械记忆,忽视真正的理解和分析。为此,必须通过积极、巧妙的方法,协调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把学生“乐学”放在突出位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死学”为“活学”,“苦学”为“乐学”。①创设合作式学习情景,营造愉悦学习。根据社会学科特点和开放性考试的要求,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的合作式学习。即对课本中讲的概念、原理、原理的科学内容以及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避免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更有利于使学生在愉快地交流体验中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就趋于乐学。在学习中,教师还与学生一起学习,并着力于诱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并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新方法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去分析、研究、发现结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改变只动眼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②增强对词句的敏感性,微观要精益求精。要准确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就必须字斟句酌,善于敏感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不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字,不忽视任何一句话,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更要如此。另外许多相类似的说法,也要“明察秋毫”,否则很容易混淆,造成观点的错误。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种不同说法,分别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稍一疏忽,就会造成错误。③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会主动学习。学习任务与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让学生认识每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使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明确主攻方向。这样,学习时,学生可以主动地自问自答,不断对自己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类问题,把前后知识紧密联系,知识掌握得就更全面、系统和准确了。
第二、明确清晰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任何一个概念、原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概念、原理一起,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要从宏观上把握全课的知识体系和其中的逻辑关系。在知识体系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弄不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善于把繁杂的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分不清主干和枝杈之间、枝杈与枝杈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处理不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握知识体系是以准确把握知识点为前提的,就必须自己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不要把参考书的“知识结构图表”照抄一遍,那样做意义不大,甚至毫无意义,要让学生自己能准确抓住编者的意图,弄清一框、一课、几课乃至一本书的网络体系,使学生在“整体”中学,这对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学生自己编制知识结构图表,明确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把握课本体系和学习要求。在学习中让学生先理清头绪、线索,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把形似孤立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类,并抓住教材“主线”, 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坐标位置,把知识由点到线进而到面贯穿起来,搞清知识间的联系、理清经络,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如质疑问难法、相关学习法、同类合并法、点线面学习法等。对已经编制好的知识结构图表,用“回忆法”,回顾各个过程,做好筛选、修整,以更进一步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
对运用好课本知识的学法之研究
第一、联系实际,突出实践
开放的社会是开放的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开放式试题就是把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学习社会课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求学生只记住一些概念和原理,而在于联系实际。但学生在运用中常见的现象是:不是机械照搬原理,就是就事论事,不善于取材分析和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针对上述现象,就应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寻找课内理论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点上,如何有意识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内外的实际结合上,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加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此,我们采取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参加时事兴趣小组,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应组织进行社会调查,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碰到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理解时,就要努力去寻求理论依据,通过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见解。平时要求学生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的习惯,即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等方面去思考,善于进行广泛的联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坚决避免就知识而学知识、脱离社会实际的学法。
第二、规范训练,正确解题
开放性试题虽然对答案的要求是多元不惟一的,但是对于答案的语言的凝练,观点的正确表达程度,内在的逻辑和条理作了相应的要求。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思路混乱缺乏条理性、逻辑性;观点含混,表达不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向教师提出了在解题技巧上指导学生的必要性。要做到解题的正确性,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①语言要凝练,说法紧扣知识点,忌空洞无物;②逻辑要严密,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忌杂乱无章,语无伦次;③层次要分明,分点作答,条理清楚,忌模糊不清,言语混乱,意思不明;④答题要完整,归纳要简洁,自成一局,忌点而不透,讲而不全;⑤思维创新要言之有理,忌胡乱编造,言而无据。如解答辨析题可以运用“三步曲”:第一步,对试题所示观点明确正确与否;第二步,说明试题所示观点正确与否的理论根据;第三步,说明坚持正确观点的作用和意义,对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当然,以上要求的落实需要在典型题目的举例分析中加以规范化训练,同时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生活体验上。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找到解题的一般方法,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在答题中“得心应手”。
总之,“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新课程标准下开放性教法的探究与实践,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知识的技能,发展能力,克服学法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把“授鱼”与“授渔”结合,能够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二政治期中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政治我的父亲母亲测试卷(附答案)
2015年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复习卷
初二政治期中备考训练题及答案
初二政治期中练习题
初二政治期中测试卷
初二政治期中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政治期中复习试题
八年级政治期中检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中试卷
初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二政治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2015年人教版初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初二政治期中考试模拟题
初二政治期中测试
2015年八年级下册政治期中试卷
2015年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期中试题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卷
2015年初二政治试题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5年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期中质检试卷
八年级下册社会思品期中试卷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中练习试题
八年级政治期中练习试卷
八年级政治期中模拟试题
2015年八年级下册社会思品期中试卷
八年级政治师友结伴而行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政治期中考试练习题
苏教版初二上册思想品德期末试卷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